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2日 · 初復有二,一正緣未死以前現樂故,造非褔業。二 緣來世諸欲樂故,增長褔業。 “ 為受用欲塵樂受而增長業 ” 又分為兩種: ① 若我們注重死前的現世安樂,便會積集「非福業」。② 若我們是注重後世安樂,便會積集「福業 ...

  2. 2020年12月25日 ·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故於現,當修當習當多修習六到彼岸,以殊勝因能感如是殊勝果故。此是現前增上生果,身圓滿等究竟增上生者,唯佛地有。

  3. 2020年12月5日 · 1.有的人說這是指已經由儀軌受發心的人; 2.有的人認為若是宿生已經發了心的,這一生雖然還沒發心也算。 但是第二種情況,本論說它不算。 因為在《釋論》當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別的地方都說得很清楚,大乘行者一定是具足菩薩戒,正在學菩薩行的人。 所以應該是具足發心(照前面的儀軌發了心)的人才算是所對的對象。 你毀謗這樣的人才算犯了這個黑。 【於此作何事者,謂說惡名等。 由瞋恚心發起而說,與《釋論》同。 對於何境而宣說者,《釋論》說云:「如彼菩薩欲求者,信解大乘或欲修學,為遮彼故對彼而說。 」然了義者即可。 其惡稱者,如云本性暴惡,未明過類;惡名者,如云行非梵行,分別而說;惡譽者,如云以如是如是行相,行非梵行廣分別說;惡讚者,通於前三之後,是《釋論》解。 此於我等最易現行,過失深重前已略說。

  4. 所以必須要有明辨正道與惡說的真實智慧,才能棄捨虛假、不實在的惡、相似,而得到真正堅實究竟的正法。 (合註語譯:所以必須具足能理解上述二者的智慧,以此捨棄沒有意義的方向,獲取真正的利益。

  5. 應該從合格的善知識之處,聽聞善受取法益。 合註語譯:第三科、弟子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軌理,分為二科:第一科、說明必須依止一位合格的師長:如此具備學條件的人,應該如上所述,善為觀察上師是否合格,並在合格的上師跟前領受法恩。

  6.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一、意樂親近軌理,二、加行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一、總示親近意樂,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 ...

  7. 若未能尋獲具足圓滿德相師長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妙臂請問經》云:「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 若有具慧、形貌、潔淨、姓尊、趣注、大辯、勇悍、根調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餓渴及苦惱、不供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