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6日 · 據說劉禹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詩歌中提到香港地方名稱的詩人,但為何用的不是「香港」卻是「屯門」,這就要追溯到屯門的歷史。 港台電視節目《行走中的文化》,離開「宗族」和「建築」的文化考察站元朗,帶領高小學生們到訪屯門青山灣,沿石階而上,瞻仰「杯渡遺蹟」,俯瞰青山灣,由歷史學者陸人龍教授講解屯門的地理環境、地域來源及不同年代中的演變,讓學生認識劉禹錫口中的屯門的歷史。 文化導賞學者陸人龍教授. 屯門青山灣畔,有以海鮮聞名的三聖村,三聖指的是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三位聖人,而山上的青山襌院裡,也供奉了一位重要人物——杯渡襌師。 青山襌院是香港的三大古剎之一,相傳杯渡襌師是南北朝時代由天竺(即古代印度地區)來中國的僧人,當時他途經屯門便落腳青山,所以青山又名「杯渡山」。

  2. 2022年8月13日 · 行走中的文化|粵劇唱腔、佈景有何講究?. 細數戲曲表演文化特色.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 2022-08-13 08:00 更新:2022-08-13 08:00.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帝女花帶淚上香,願喪生回謝爹娘。. 偷偷看,偷偷望,佢帶淚帶淚暗悲傷。. 」(1 ...

  3. 2021年8月13日 · 滬江小學副校長兼中文科統籌林淑操指,文言文建議篇章劃分了不同階段,變相為前線教師制定一個「客觀指標」去判斷該年級應該學習甚麼內容,例如以往小學曾將劉禹錫所寫《陋室銘》放在五年級課程上,但後來發現該篇根據建議篇目放在初中更佳 ...

  4. 2016年6月4日 · 古有劉禹錫咏燕,懷緬烏衣巷(今南京市文德橋南岸)王導、謝安兩大豪門檐下的燕子;今有《香港01》賞燕,追蹤港九新界百姓家簷下的燕巢。 短短的建生里,就有4個燕巢。

  5. 2022年8月27日 · 中國飲食文化作家方曉嵐是飲食文化的導賞員(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最早的人類以打獵捕魚為生,炊具多為陶器,煲水用鬲,煮食用釜,底部有數個小孔的為之甑,甑可放於鬲上,以蒸氣來煮熟食物,甑加鬲這套炊食工具,便稱為甗。 炊事上所用的灶,原為地灶,相傳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時,軒轅黃帝改地灶為高台火灶,也就是爐灶,讓人類不用再匍匐在地煮食,他還用甗將穀麥煮成飯,成為後世「吃飯」的緣起,為飲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炊具之外,方女士也談起食具的歷史。 筷子是中國人發明的,但七八千年的古人主要是以叉和匙做為食具,最初以獸骨製成骨叉和骨匙,後來又改用木及竹做材料。 但叉和匙多為富裕人家所用,貧窮百姓多以蔬菜為主食,則研發出成本極低的筷子來做為食具。 筷子使用方便,具靈活性,至漢代才得以廣泛使用。

  6. 2022年8月20日 · 港台電視節目《行走中的文化》,在地理篇和陶瓷篇都提到中外文化交融、商貿往來的重要橋樑――「絲綢之路」,而「絲綢」,是這條千古商路的起源和代表。. 絲綢即指綾羅綢緞,是絲織品的統稱,有「綾、羅、綢、緞、錦」五種分類,面料不同,用料及 ...

  7. 2020年1月5日 · 少年時期始在《中國學生周報》發表詩文,年僅十五就有詩作〈樹之槍枝〉。1970年自浸會書院外文系畢業後,於《快報》(以鬯編)寫了八年專欄,期間研究外國文學,編譯《當代法國短篇小說選》和《美國地下文學選》等作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