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黏土人大崎娜娜的消息在今年2月就已經有預告了. 圖片來自:https://x.com/gsc_kahotan/status/1756480480994807991. 當時的照片還是未上色的素體. 圖片來自:https://x.com/gsc_kahotan/status/1756480480994807991. 就在這兩天,好微笑終於公開了完成上色版本以及預購消息啦! 黏土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可動以及可以更換配件與表情。 這次大崎娜娜的表情零件有「正氣凜然臉」、「冷酷臉」、「眨眼臉」三款。 至於隨身配件則是有「吉他」、「麥克風架」、「香菸」、「草莓杯」唷! 正氣凜然臉+麥克風架. 圖片來自:goodsmile. 正氣凜然臉+吉他. 圖片來自:goodsmile. 冷酷臉+香菸.

  2. 5 天前 · 日本 栃木縣大田原市 最近發生了一起被網友戲稱為 「真實版退隊流」 的事件。 事件起因於一位44歲的男性市議員 齋藤藤男 ,因為不滿 就讀小學的女兒 在學校健康檢查的時候,被 校醫 列入 「肥胖」 體格,一怒之下就叫校醫滾蛋了! 市議員不滿小學女兒健康檢查的報告,於是叫校醫滾蛋! 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結果7x歲的校醫真的滾蛋,不幹校醫了. 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然而說起 校醫 這個職務,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屎缺。 畢竟醫生們本來就有自己的穩定工作,大家都是另外挪出時間,替當地的學校進行健康檢查,報酬也根本比不上一般醫生的工作。 因此願意當 校醫 的醫生非常少,常常都是一個人負責好幾個學校,甚至是一整個行政區的健康檢查工作。

  3. 5 天前 · 事實上這種東西叫做 龕燈 ( 龕灯 ),是在日本江戶時代誕生的一種照明用具。 裡面點的並不是 電燈泡 ,而是 蠟燭 ! 現存的 龕燈. 圖片來自: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BE%95%E7%81%AF. 內部的蠟燭基座有著複雜的構造. 圖片來自: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BE%95%E7%81%AF. 龕燈 ( 龕灯 )的厲害之處,除了能夠將蠟燭的光線集中在一個方向之外,還包括內部採用了類似現代 陀螺儀、羅盤 和 攝影雲台 所用的 平衡環架 構造。 透過兩個環架的旋轉平衡,使得不論橫著拿還是豎著拿,蠟燭始終能夠保持垂直燃燒,不至於熄滅。

  4. 4 天前 · 身為一個小排民看到排球越來越多粉絲也真的是很開心! 而先前曾經分享過由「西班牙 巴塞隆納」的藝術家「Pau」以及「Alex」,他們擅長模仿90年代風格的動畫繪圖,卡友們還記得嗎? 不記得可以 由此回顧 。 他們最近也畫了假想《 如果排球少年是90年代的少女動畫作品 》一起來看看吧!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動畫中的影山飛雄與日向翔陽. 圖片來自:https://www.pinterest.com/pin/55309901662711461/ 如果是90年代的少女動畫風格的影山飛雄與日向翔陽. 真的各種水汪汪大眼睛,好可愛ww. 圖片來自:hanavbara@twitter. 動畫中的及川徹與岩泉一.

  5. 4 天前 · 衝擊育兒景象 國外網友分享讓父母覺得傻眼的那些畫面. 凌凌漆 2024.06.23. 圖片來自:reddit. 其實不管是以前或是現在,其實人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父母難做,不管是教育或是家裡的經濟方面,其實做父母的都有其難點,但有一種狀況是不分年代都會 ...

  6. 5 天前 · 這件事發生在前陣子新加坡某沙灘上的潮汐探險中,走著走著有人就拍到了一種神奇的生物,就是大家畫面上看到的這種魚,我不太確定這種魚的正式名稱,有說是瞻星魚也有說是長鼻觀星魚,如果光聽名字的話感覺十分浪漫,只是名稱跟長相有點搭不起來就是惹. 圖片來自:untamed_paths. 這種魚的特色就是會將身體給埋進沙子裡,全身上下只會露出頭部,給人一種好像就是注視著天上星星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命名的由來吧? 看wiki上的資料上寫說這種魚片佈全球各大洋,大概會待在水深5至400公尺的地方,特色就是頭大且立方,身體背部比較平扁,頭頂及頭側有顯然發達之堅固骨板。 口垂直位,下頷突出。 喜棲於沿岸沙泥底或石礫灘,具有潛入沙中之習性,僅露出眼和口且靜止不動,一有獵物接近立即將之吞下.

  7. 5 天前 · 一位暱稱 「Yebisu303」 的日本 X 網友,最近在深夜的時候發現有人瘋狂轉動他家大門的門把,讓他既驚恐又氣憤。 他拍下當下的情況放上網路,隨即引發網友們的關注,大家都直呼真的太恐怖了…… 另一段有人從外面狂轉大門門把的影片. 圖片來自:https://x.com/ybs303/status/1803826222717133033. ちなみにその時の動画 ドアノブ回せてえらいね pic.twitter.com/2B3WxiyRTc. — Yebisu303 / Masaki Takada (@ybs303) June 20, 2024. 圖片來自:https://x.com/ybs303/status/180382622271713303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