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初七吃面条由来初七吃面条,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这个习俗由来,其实有着悠久历史。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民间传说。古代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对夫妻生活贫困,过年时家中只有一点面粉,于是他们决定在大年初七这天吃面条,以示对新一年美好祝愿。

  2. 3 天前 · 開齋節為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戒月結束節日,也就是伊斯蘭曆第10個月(也稱作閃瓦魯月)第一天,穆斯林通常會在這天早起,於晨禱後進食,象徵著齋戒月結束,並到清真寺去進行集體禮拜。 同時,開齋節這一天對穆斯林來說也可比擬為中國人新年,他們會在這一天穿著著喜氣洋洋節慶服飾,到處拜會親友、分享美食。 開齋節對穆斯林而言就好比中國人新年,在這一天大家會透過享用各式美食來慶祝。 (湯森路透) 開齋節當天穆斯林會到處拜訪親友,一同慶祝節日。 (湯森路透) 齋戒月和開齋節如何計算呢? 穆斯林採用伊斯蘭曆以月亮作為其判別日期標準,與以太陽為判別標準公曆相比,伊斯蘭曆一年12個月加起來僅有354天,比一年有365天國際通用公曆少了11天,因此每年齋戒月與開齋日都會比前一年提早約11天。

  3. 3 天前 · 二十四節氣源於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是農民根據太陽運行和氣候變化,對一年中不同季節進行觀察和歸納的結果。 這些觀察紀錄在中國古代農業書籍中,如《黃帝內經》和《淮南子》。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與古代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確保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穫。 隨著時間的推移,24節氣不僅成為農業領域的寶貴資訊,也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節慶、飲食、醫學等。 二十四節氣2024|春季2~4月(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點擊即看養生飲食攻略: 立春 :立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 農民們會在這一天播種,以迎接新一年的農業季節。 雨水 :這時雨水增多,農作物迅速生長,是適合種植的好時機。 驚蟄:此時氣溫回暖,動植物都開始醒來。 注意預防春季過敏。

  4. 4 天前 ·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代中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从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吃七样羮习俗。 正月初七的习俗: 1、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习俗,人胜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形状,戴于头上。 也贴于屏风等处。 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流年运势2023 解读2023年流年运势,八字密码,分析命局喜忌,揭示您一生命运、事业财帛、情感婚恋以及未来发展. 2、赠花胜. 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 (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3、吃七宝羹.

  5. 4 天前 · 中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起源于中国汉朝,是一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唯一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 ...

  6. 5 天前 · 探源工程的初始,就重新思考了文明的标准,基于中国考古的实践经验和其他文明特征,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中国方案,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

  7. 3 天前 ·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中国龙的形象和精神内核,始终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传承延续,当把这些龙文物同时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出相互影响的痕迹。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实证探究中华文明的本源和特点,也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陈星灿: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古代历史做得更清楚一点,把我们走过的路弄得更清楚一点,哪些贡献对民族的产生、发展、兴盛起过重要作用的。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刘国祥: 一方面我们用丰富的考古材料可以证实中华民族的五大突出特性,另外我们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丰富我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