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9日 · CNBC報道,近年來許多人因不滿有毒職場文化而辭職或轉行,但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些公司正轉向另一個極端,即「友善文化」,它可能與有毒職場文化一樣具有破壞性。. 只容正面反饋 實爲逃避現實.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Tessa West告訴CNBC Make It ...

  2. 2024年4月25日 · Steve Adcock卻表示,只靠聰明,在職場是遠遠不夠的。 這位白手起家千萬富翁表示,如果回到20幾歲,他希望自己懂得「拼情商」——「能讓我更富10倍」。

  3. 2024年2月12日 · 為什麼你感到在意? 挖掘你個人金錢故事.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要問自己許多問題,因為要重塑自己金錢觀,回顧自己是如何形式這種價值觀念。 做情緒工作,但不要着急,真誠地與金錢建立實質關係,化解羞恥感、釋放罪惡感,發掘先前所忽視珍貴天賦。 你有反抗過原生家庭模式嗎? 閉上眼睛,你對金錢最早記憶是如何? 你在金錢上優勢與劣勢,其實都來自你獨特環境、制約與個性,你從公母和血緣中繼承信念與習慣,你採用了這些方式,或者曾經反抗過這些方式,這都在大家最早金錢記憶之中。 然後你會發現所有從原生家庭、血統和文化所繼承模式,你可以帶着溫和好奇心和同情心,去識別和排除那些不再適合自己模式。 我們的過去不一定能定義我們的未來,尤其是涉及到金錢故事時。 階段二︰金錢練習.

  4. 2024年3月7日 · 在商界打滾多年,現身兼教育公司CEO和企業顧問等身份中國投資理財作家林薔七,在22歲那年因消費超支而負債,於是發憤振作... 她開始『主業+副業』並行日子,在職涯規劃和財富累積上屢創佳績: 26歲存下第一個50萬元,開始學投資; 31歲年薪超過500萬元; 五年內在舊公司一路升職到運營總監後辭職創業; 曾只用兩年時間,收入翻了十倍! 林薔七卻為以上成就大大犧牲生活,及後醒悟財自其實不需太多錢:「時間自由才是目的。 「有錢 = 自由」 是陷阱是迷思. 林薔七在其著作《財富哪裡來:做好這5件事就能實現富足人生,年收入翻10倍》中提到,經常都聽到有社會人士有以下抱怨聲音: 我周末也想帶老婆孩子出去玩,但實在太忙,好希望可以想休息就休息...

  5. 2023年12月30日 · 變窮習慣1:喜歡通過奢侈品證明自己實力. 愈是貧窮人就愈想向別人證明自己實力,通過購買奢侈品手袋、衣服、鞋來證明自己過得很好。 在自己還沒有承擔這些費用能力時,就超出消費,可能因此出現不同類型負債,這種「預支人生」行為,只會讓未來陷入貧窮無限輪迴。 變窮習慣2:為了優惠券而過度購買. 商家們為了刺激消費,通常會推出誘人套裝優惠,例如,買二送一、買滿100元有折扣、買指定產品送價值較高禮品、買滿指定數額送優惠券等等,看到這些優惠,很多人就會忍不住購買,甚至還會以為自己省下一大筆錢,最後會發現,為了獲得這些優惠,已經過度購買。 變窮習慣3:因為便宜而過度購買.

  6. 2020年10月21日 · 數年前,年近五十歲K姐在工作期間發生意外,受傷不輕,無法繼續工作。 她在港無親無故,朋友也不多,亦不懂工傷索償,於是我為她介紹了醫生和律師。 認識K姐也是緣份。 她本在機場酒店工作,那時我一家偶然和媽媽到她工作中菜廳用膳,大家開始熟絡。 她工作異常勤快、溫婉有禮,對所有食客都笑容可掬。 最難得是,她只是一位非經理級侍應生,卻非常體貼細心,用心記着家母口味,每次都主動替我們向廚房作出相關要求。 這一位優秀員工令我一家成為了該中菜廳忠實顧客。 後來她轉任某大集團,卻發生工傷意外,善良的她被主管以不合理理由辭退。 她找我介紹醫生,我八卦多口了解之後,決定仗義相助,找相熟律師為她討回應得工傷賠償。 「藍小姐,我有好消息和你分享。 我被挖角,轉職做管家。

  7. 2024年2月25日 · 前高盛分析師Sam Dogen年紀輕輕就已經擁千萬資產,實現財務自由,並靠被動收入生活,可謂人生贏家。. 但近日,他在自己博客上分享,自己因做錯一個決定親手葬送了自己FIRE生活,並面臨財務壓力——因為忍受不了對「夢想家園」家園渴望,他 ...

  8. 2020年7月7日 · 年輕時要知道4大理財法則. 個人理財並沒有捷徑,必須靠自律及持之以恒才能達到財政上目標。. 不少人當面臨結婚生兒、甚至是退休時,才後悔自己未曾好好理財,時常擔心儲蓄不夠應付生活。. 如何可避免自己將來面對同樣問題?. 有專家建議 ...

  9. 2020年6月15日 · 臨床心理學家Karen Nimmo 針對年齡介乎35至60歲群組進行一項非正式調查,了解他們認為人生中最後悔事情是什麼,總結了8項多數受訪者認為後悔事,以下為第五至八位: 第五位:未有妥善管理金

  10. 2018年12月8日 · 「人手不夠」的背後含意 這種現象似乎有蔓延趨勢,經常碰到一些高管,總有怨言:人手不夠。或許這句話的背後,是說能獨立幹活的人不夠。一方面要細心解釋給下面的人,另一方面結果也不怎麼好,最不好的是很多「推倒重來」的情況,費時失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