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央肥胖,也被稱為腹部肥胖(Abdominal obesity)或軀幹肥胖(Truncal obesity),在香港甚至稱為「肚腩」,是指腹部周圍過多的腹部脂肪積聚到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

  2. 2019年4月24日 · 養和醫院營養師鄭智俐建議中央肥胖人士,多吃高纖維食物多喝水,少吃高油高脂肪食物,配合恆常做運動,既可燒脂同時也紓緩壓力。(網上圖片) 中央肥胖 計算腰圍與臀圍 如何介定中央肥胖?

  3. 2023年2月2日 · 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 ) ,是指腹部積聚過量脂肪,或增加患上 糖尿病 、 高血壓 等疾病風險。 中央肥胖主要源於日常生活攝取過多糖份及碳水化合物、缺乏運動或睡眠不足,中央肥胖嚴重程度可通過測量腰圍和臀部來確定。 點解肚腩難減? 大肚腩醫學上可稱為中央肥胖(Abdominal obesity ) ,坊間體重指數(BMI)雖被廣泛用於衡量肥胖程度,但未能有效反映身體的脂肪分佈。 根據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訊 ,對一般亞洲成年人而言,如果腰圍尺寸相等於或超出以下水平,你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較一般人有較高患上慢性病的風險。 大肚腩之所以難減,其實在於它並不局限於位於皮下脂肪,還包括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位於腹部深處、可能包圍內臟器官,故雖然皮下脂肪會引起外貌問題,內臟脂肪更與更危險的健康問題有關。

  4. 2020年7月1日 · 大肚腩」又名「中央肥胖」,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運動,不控制飲食的話;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愈來愈慢,肚腩分分鐘愈變愈大。 究竟應如何減肚腩,回復健康水平,同脂肪講再見?

  5. 減肚腩指南:成因、影響及最快、最有效方法(9大運動動作). 肚腩是許多人的夢魘,不但影響美觀,也可能預示著某些健康問題。. 不同成因導致的肚腩需要對症下藥,透過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再搭配一些輔助手段,就能在合理的時間內擺脫頑固的肚腩 ...

  6. 2023年9月12日 · 根據 醫管局資訊,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與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同樣高。 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從而評估個人的患病風險。

  7. 2021年7月30日 · 許多中老年人的四肢並不粗壯,體重亦未超標,卻有大肚腩的「中央肥胖」問題。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每周3小時的太極運動有助改善中央肥胖,參加者腰圍平均減少1.8厘米,其中15.5%人更可脫離中央肥胖。

  8. 2023年10月10日 · 減肥首先要了解為何會發福,肥胖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兩類。 先天肥胖亦可解作遺傳性肥胖,身體肥胖細胞體積較大,會較易長胖。 後天因素則與都市人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9. 2022年8月10日 · 中央肥胖 ,俗稱「大肚腩」,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與整體脂肪過多的致病風險同樣高。 研究指出腰圍可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從而評估個人的患病風險。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中央肥胖? 對一般亞洲成年人可參考這些數字:男性的腰圍達90厘米或以上,女性的腰圍達80厘米或以上,將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有外國曾進行一項有關脂肪的研究,結果發現囤積在肚腹內臟的脂肪(即中央肥胖)比堆積在肚皮下的脂肪,為患者帶來較高的心臟病風險。 2022年十大必吃 減肥 瘦身 預防 心血管疾病. 年齡vs控制飲食. 脊醫及美國註冊臨床營養學家王俊華指出,成人過胖首要做的是計算每日飲食吸收量,消耗必須大於吸收,把吸收量慢慢減下來,減的速度不應急進,一般人一個月不宜超過6至8磅。 至於小朋友呢?

  10. 若男士腰圍90厘米或以上女士腰圍80厘米或以上醫學上即屬中央肥胖。 本港衞生署在2014至2015年度進行的人口健康調查,發現有50%、介乎15至84歲受訪市民屬超重及肥胖,同時有36.5%人按腰圍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