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 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

  2.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 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

  3. 癌症篩查 乳房健康 大腸癌篩 計劃 腸道健康 婦科健康 肝臟健康 肺健康 前列腺健康 健康特選 眼睛健康 孕前準備 睡眠健康 運動全康檢查 中西醫結合 女士更年期中西醫結合計劃 ...

  4. 大腸癌篩查計劃是由政府衞生署資助,替健康狀況合適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參加者需先作大便隱血測試,若結果屬陽性,便可再進行大腸鏡檢查。

  5.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全球首創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M3)偵測大腸癌。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逾 1,100 名癌症患者的宏基因大數據,成功研發這項非入侵性的檢測方法,其靈敏度可達 94%,媲美大腸鏡檢查。

  6. 大腸癌篩查計劃 - 市民 RSS 列印 收藏網站捷徑 宣傳 前項 暫停 下一頁 衞生署一月一日擴展大腸癌篩查計劃 參加計劃 尋找基層醫療醫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7. 中心根據年齡、性別、家族患病史、體重指數和吸煙年期等因素,研發出一套由 0 至 6分的腸癌篩查系統,2分以上的病人被界定為「高危」。 中心向 Gut 期刊投交論文,希望藉此把評估系統推廣至其他城市。 高危人士可獲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確認腸道有沒有癌症病變。 若發現腸道有病變組織,便可動手術即時切除,不用日後接受化療和放射性治療,負擔高昂費用。 及早發現是治療關鍵。 第一或第二期腸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1%,第四期病人則只有11%。 黃教授說:「如果你發現患上早期癌症,那是不幸中之大幸。 中心現正擴展服務範圍,增設檢查糖尿病、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等代謝疾病,及乳癌和前列腺癌等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8. 2023年5月10日 · 中大醫學院率領全球多國專家制定臨床指引以「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大腸癌。「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篩查比隱血測試能更精準的檢測大腸癌及其前期病變,對患者進行風險分類,從而識别高風險人士進行大腸鏡檢查。

  9. 2021年9月2日 · 最近,得悉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透過分析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及息肉復發的風險﹐這項測試屬於非入侵性檢查,患者只需在家收集小量糞便樣本,送交至相關醫療機構作進一步測試便可。 倘若發現風險屬高級別,便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可以暫緩大腸鏡檢測。 對於一些暫時抗拒接受大腸鏡檢測的人士,是另一種選擇。 隨著人口老化,相信愈來愈多病人將受惠於這類非入侵性的檢查。 希望不久的將來,應用更廣泛,為預防大腸癌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分享: 列印. 查看全部.

  10. 大便隱血測試是一項便宜及零風險的大腸癌篩查方法,主要用於檢測大便當中是否有肉眼未能看見的血紅素。 建議50歲或以上的市民開始接受測試,若測試結果程陰性反應便每一至兩年再進行一次;若測試結果程陽性反應便應接受大腸鏡檢查再作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