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共鳴不因為遠和近。. 我們尋找香港本土聲音,這次記錄的是大角咀櫻桃街行人天橋。. Pink noise,是大自然的聲音。. 海浪,蟋蟀,蟬鳴,樹葉和風。. 大浪西灣,中大校園,大澳水鄉,荔枝窩。. 記錄的時間,可能在不為人知的晚上,也可能在少有閒人的 ...

  2. 2 天前 · 突破界限,展現創意|「2024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作品徵集. 水墨是盛載中華文化的傳統藝術之一,水和墨的結合看似單調,但其實蘊藏無窮無盡的可能性——透過墨色、筆法和材質,締造出多種藝術形式和意念。. 水墨作品扣人心弦之處,就是 ...

  3. 3 天前 · 17.06.2024. 梁伊琪. 黃家邦 、 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提供. 分享 留言. 數燕人不止在長洲,回到港九新界,每年也有一班市區街坊出沒於舊區唐樓的騎樓底、新界的鄉郊村落,頭岳岳地追尋燕子的蹤跡。 他們都是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的義工。 不過,在市區數燕就不如長洲那般悠閒,市區街道比離島寬得多,人流也更密集,數燕需要更多體力、耐力。 這兒也聽不到與鳥為鄰的烏托邦故事,市區家燕面臨更為嚴峻的生存威脅。 人為拆巢雖可介入,但難以力挽舊區重建掀起的狂瀾。 城市發展貪婪地與大自然搶奪資源,燕子研究組調查全港家燕二十年,見證舊區拆卸重建的變遷,也為家燕譜寫一段存在與離去的歷史。

  4. 6 天前 · Lawrence和Lawman兩夫婦都在市區上班,原本租住港島,但因無力負擔一路飆升的租金,機緣巧合下搬進長洲,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在長洲,每一年都會見到燕子回來。 牠們有時在你的頭頂飛過,有時在你的腳邊擦過,好近呀! 你怎樣都會留意到牠。 」兩夫婦在市區居住時,趁放假總喜歡一起行山看海、親近自然,剛剛搬入長洲立刻就被這種不怕人的小鳥吸引。 家燕是香港的夏候鳥,每年夏天都會來港繁殖後代,冬天則飛往東南亞過冬。 「一年係咁,兩年係咁。 我們經常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年回來的,是不是去年那隻呢? 還是牠的子女呢? 』我們也會問:『碼頭這裏這麼多,長洲其他地方有沒有呢? 長洲總共有多少隻呢? 』」兩夫婦對家燕生態愈來愈好奇。

  5. 3 天前 · 網上製作資料庫(archive.chungying.com)將在本月下旬開放,公眾可免費搜尋中英劇團昔日作品,例如輸入「古天農」(中英劇團前藝術總監),即得出他曾參與的劇團製作資料詳情。 另外,劇團亦正製作藏品目錄,供公眾搜尋可借閱館藏。 建文獻庫的兩大理由 有助重演舊作 側寫香港歷史. Christy解說, 妥善保存劇作資料的重要性包括,有助修訂重演劇作。 例如2024年重演的《花樣獠牙》,首演於2002年。 利用文獻庫收藏的首演資料,有助了解當時創作脈絡,有助修訂新作。 第二,劇團已45年歷史,一些劇作舊資料正正側寫香港和亞洲歷史,擁有社會意義。

  6. 3 天前 · 1)學會放手. 人生是一個持續「放手」的過程,我們無法抓緊童年及青少年,為了成長和更新,我們需要放手。 年老時,放手會變得更頻繁及痛苦,我們必須放下工作、青春美貌、體力;以至面對一起生活的人離我們而去的情景。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但當被人重視時,便會變得沮喪與焦慮。 其實這是將自己的存在及自我價值建立在獲得別人的認同上。 當我們失去外在的價值,當「我」不再是那個成功、健康、一切掌握在手的人,我們會開始問:真實的「我」是誰? 我的自我價值在哪裡? 可以說,年老給我們一個機會,學習面對任何年齡都會出現軟弱無助的情景,並接納這只是階段性的自己。 邁入老年,當我們不得不逐步對財產、健康、人際關係、權力等放手,就能看清生命裡真正重要的是甚麼。

  7. 2 天前 · 黃靜美智子. 京都春天,櫻花於古都滿開過後,觀光旅客依然絡繹不絕,從樸素巷町到古蹟名勝,遊人提着相機到處拍下無數張旅遊照片。. 在剛過去的四、五月,京都聚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迎來一個屬於攝影節的季節—說的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