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在人類分析師往往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大型語言模型表現出相對優勢。 交易策略跑贏大市. 研究作者表示,大型語言模型能識別資訊不完整的金融模式和商業概念,這表明AI技術應該會在未來的財務決策中發揮關鍵作用。 他們還發現,將GPT-4的金融智慧應用於交易策略,能獲得更多回報,夏普比率(Sharpe Ratio,一種風險指標)和超額收益(Alpha,一種衡量投資回報的指標,指投資組合相對於市場基準回報之間的差異)更高,最終跑贏大市。 GPT及人類屬互補非取代. 不過,研究者也承認,雖然大型語言模型在文本任務上很有效,但它們對數字的理解通常來自敘述性背景,缺乏深刻的數字推理或人類思維的靈活性。 GPT和人類分析師是互補的,而不是替代性的。

  2. 5 天前 · 兩間中資銀行的6厘高息推廣期即將屆滿,一間倒數五日,一間則延長至下月底,起存額低至1,000元,規則及吸納對象各異。 建行亞洲 的6厘屬全新貴賓理財 」客戶: 「貴賓理財」客戶條件為每日平均合併結餘100萬港元; 是次推廣需經分行開立 3個月 ,並要 100萬 元新資金; 其中的 10萬 元有 6厘 (收息約1,500元); 但其後的 90萬 元,或 每日變動 ,按目前牌價有4.2厘(收息約9,450元) 按最新年利率計算,這100萬元可享的利息,3個月到期後合共約10,950元。 工銀亞洲 的6厘,主要吸納手機開戶的客戶:

  3. 6 天前 · AI的最終潛在市場規模,誠然是最難判斷的事情之一。 投資者面臨的挑戰,將會是如何區分市場炒作與AI的關鍵因素,包括其採用速度、模型改進及價格的下降。 雖然AI仍處於試驗階段,企業已開始尋求利用它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一些 早期採用者現以4種方式將AI融入業務 : 1. 科學及醫學發現. 人工智能可能加速不同學科的發現,並有潛力於短時間內處理所有已知的數學、物理或醫學知識。 舉例,一些生物製藥公司利用生成式AI搜索基因中心的龐大資料庫,以識別目標疾病、了解疾病進展、開發藥物療法,並追蹤個人對治療的反應。 2. 產品開發. 消費品方面,部分巨企開始使用生成式AI改進分子發現,一次開發多項產品種類,有助迅速回應新產品趨勢。

  4. 5 天前 · 電子支付日趨普及,電子錢包等儲值式支付工具大行其道,但隨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商戶紛紛轉向去現金化,對於不諳智能科技的長者、或著重網絡私隱的人士,可能造成日常理財上的不便,引發「數碼鴻溝」的現象。 數碼鴻溝帶來的其中一種問題,是當無法使用以手機等智能裝置為載體的支付工具,可能會在購買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或關鍵服務時遇到障礙,甚至遭排除在外。 據英國新聞協會(PA Media)引述的一項由國際網絡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公司YouGov進行的調查發現,近半數( 48% )英國人認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內,將見證英國出現「 無現金社會 」,但相同比數的受訪者認為,「無現金社會」將會出現問題。 近半數英國人料將見證「無現金社會」 惟逾7成仍每日依賴現金.

  5. 5 天前 · CNBC老闆Jim Cramer表示,他從小被節儉的父母養大,甚至不被允許在餐廳上餐前點蘇打水,以此避免被收續杯費。 成年後,Jim Cramer在飲品方面變得同樣節儉,他不想把錢花在這種短時間體驗的消費上。 「當我看見一瓶紅酒要500美元,我會覺得太浪費了。 你為什麼不用這筆錢去買一件漂亮的毛衣? 你能想象500美元能買到什麼樣的毛衣嗎? 你可以買到兩件上好的羊絨毛衣。

  6. 2 天前 · 撰文: 葉雨. 發布時間: 11 小時前. 最後更新: 11 小時前. 分享: 港幣換台幣|找換店可兌4.15算 近20間找換店、銀行匯率比較(2024年5月更新) 本周初新台幣較上周有小幅升值,周三(29日)起開始回跌,目前每1港元兌台幣匯率報4.15算,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利好赴台旅遊。 計劃到台灣要準備換台幣,到底銀行還是找換店會更著數? 港幣1元大約最多能兑換到3.8至4.15元新台幣,以現鈔來對比,找換店匯率大多優於銀行,數字愈大就表示愈抵,即看下列表格比較︰. 出發前記登記5000消費金. 需留意,在銀行換外幣可能會有各種手續費,銀行亦未必會以成本價賣給你,所以上述列出的只是牌價,僅供參考。

  7. 5 天前 · 2017年,時年43歲的Carl Jensen和妻子Mindy辭職退休,當時他們已經建立一個七位數美金的投資組合,認為可按4%的退休提款規則來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 此外,Mindy從兼職播客主持人中獲得額外收入。 Carl在2010年參考《Get Rich Slowly》、《Mr. Money Mustache》等理財博客,探索財務自由方法。 2013年,他下定決心,以建立100萬美元(780萬港元)投資組合並在1500天內退休為目標。 他開設自己的博客《1500天實現自由(1500 Days to Freedom)》,記錄他和妻子的心路歷程。 每周工作80小時 堪比「死亡行軍」 他最終成功實現目標,但也付出巨大代價。 他將自己的財務自由之旅比喻為「死亡行軍」,揚言自己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