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Dean 2024-05-27. 【不要再說 AMD 耗電】蘇姿丰 3 年要將資料中心能源效率提高 100 倍,稱解決電力問題才有未來. 蔡銘翰 2024-05-27. 看更多最新文章. AI 政府轉型賽,全球起跑! 本期 TO Highlight 聚焦 AI 治理主題,在 AI 已為產業帶來翻天覆地影響的時間點,加緊討論「我們需要的 AI 政府」。 期待政府轉型、發展 AI 時代下全新的政策指引,為產業打造創新空間與護欄。 閱讀專題. 如何客製化台灣 AI 發展道路? 先剖析美國、韓國、新加坡獨特 AI 戰略. 政府 AI 轉型的頭等大事:發展主權 AI——6 大戰略鞏固 AI 國力. 歐盟頒布全球首部 AI 法案,他們想怎麼監管在境內做生意的企業? 特別企劃. 正在找工作?

  2. 5 天前 · 輝達財務長 Colette Kress 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她預計汽車產業將成為今年資料中心中最大的垂直企業,並為該公司帶來潛在的數十億美元業務。 黃仁勳預測:「未來每輛車都將具備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這項發展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 這項技術與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非常相似,但它只需要一個巨大的訓練設施 (FSD 系統)。 小摩預測,輝達將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實現「140 億美元左右的汽車營收增幅」。 為了提高特斯拉處理大量資料的能力,輝達將支持特斯拉將其人工智慧訓練叢集擴展到 35,000 個 H100 GPU。

  3. 5 天前 · 2024-05-24. 分享本文. 今天,《TechOrange》同樣精選出 5 則國內外科技新聞大事,讓你掌握科技動態不漏接! * 擔心政治風險,特斯拉要求電動車零件製造脫離兩岸. 根據《日經亞洲》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日前正式通知零件供應商,希望最快在明年就可以於台灣和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建立起電動車零件製造生產線,原因是兩岸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高。 消息人士指出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大中華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因此特斯拉要求零件製造商脫離兩岸生產,就是為了防止未來供應鏈出現中斷。

  4. 5 天前 · 2024-05-24. 分享本文.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財報令人失望,而馬斯克卻在最近的財報會議上極力迴避有關汽車業務的問題,轉而談論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相關領域技術,不禁讓人思考,特斯拉究竟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會不會其實是汽車。 特斯拉汽車財務表現溜滑梯,但馬斯克絕口不提? 特斯拉的 Q1 財報透露,當季度銷售額為 213 億美元,其中 82% 來自汽車業務,但汽車銷售的單位數按季度計算下降了 13%。 每輛車的價格從去年同期的 44,642 美元降至 38,924 美元,價格壓力迫使特斯拉得推出民眾更負擔得起的車輛。 不管特斯拉被多少人視為是一間人工智慧或機器人公司,但現實即是,它的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汽車 。

  5. 5 天前 · 2024-05-24. 分享本文. 這是年過 80 歲、滿頭白髮的 Maria 從沒忘記的一段回憶——1940 年代、仍 6 歲的她時常跑去鄰居家,透過那裡的陽台欄杆望向樓下的監獄,試圖從牢房的小窗看因反對獨裁政權被捕入獄的父親。 她沒有任何與這段回憶相關的照片,不過現在透過西班牙資訊科技工作室 Domestic Data Streamers 推出的專案「合成記憶(Synthetic Memories)」,她能 以口述的方式用 AI 把回憶轉化成圖像 。 雖然這些圖像相當模糊,卻仍能帶著她重返記憶中的那一刻。 (來源: Domestic Data Streamers ) 為難民留下家鄉回憶! 圖像不過度逼真反而更好.

  6. 5 天前 · 分享本文. 任職 Meta 的 AI 專家、圖靈獎得主楊立昆 (Yann LeCun) 建議,新一代的 AI 開發者不應只研究大型語言模型(LLMs)。 今年的科技展 VivaTech 5月22日至25日於法國巴黎登場,楊立昆強調,接下來開發出的 AI 系統應具備常識,並對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指出大型語言模型有其局限,也鼓勵研究者探索新的架構和學習範式,超越目前的研究方法。 楊立昆表示,雖然大語言模型在許多方面展示了強大的能力,但不是 AI 技術的終極解決方案。 他也表示自己正在研究下一代人工智慧系統, 楊立昆的說法在網路上引發熱議,許多人開始猜測未來 AI 系統會運用的原理和技術,並指出未來 AI 的可能發展型態和功能。

  7. 5 天前 · 分享本文. 路透社表示,面對崛起的中國汽車製造商,歐洲汽車龍頭沒有太多時間來重組營運模式和生產線,而提高關稅對維持現狀幫助不大。 布魯塞爾的歐洲貿易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可能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新關稅,但這無法阻止中國低成本電動車對歐洲市場的衝擊。 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董事會成員施馬爾(Thomas Schmall)在慕尼黑的會議上表示,他們只有兩到三年的時間來應對挑戰,否則德國工業將難以生存。 他強調,現今能讓車場生存的不再是規模,而是速度。 車廠 Stellantis CEO 也表示,汽車製造商沒有太多時間來調整業務,需要改善監管制度並消除官僚主義。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的創辦人李斌表示,關稅雖存在不確定性,他仍計劃在歐洲擴展業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