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 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 中華文化 本位轉為以 台灣本土文化 為重心, 公民社會 開始成形。 2008年, 第二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 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贏得立法院多數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現今的中華民國於國際間常因 地理位置 通稱為「台灣」、或因 政治因素 被權宜性稱為「 中華台北 」、「 臺灣地區 」等,以經濟成就聞名於世 [參8] [參9] 。 建國之初 [ 編輯] 辛亥革命 [ 編輯] 主條目: 辛亥革命. 更多資訊: 黃花崗起義 和 武昌起義. 孫中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 2 天前 · 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 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 中華文化 本位轉為以 台灣本土文化 為重心, 公民社會 開始成形。 2008年, 第二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 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赢得立法院多数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現今的中華民國於國際間常因 地理位置 通稱為「 臺灣 」、或因 政治因素 被權宜性稱為「 中華台北 」、「 臺灣地區 」等,以經濟成就聞名於世 [參⁠ 8] [參⁠ 9] 。 建國之初. 辛亥革命. 孫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时的 黎元洪 。

  3. 1 天前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又稱 民國時期 [4] [5] [6] ,指自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建立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至1949年底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之間, 中华民国 之政权( 北洋政府 、 國民政府 和 中華民國政府 )位于 中国大陆 的歷史時期,也是 中国历史 上首次採用 共和立憲制 的時期 [7] [8] 。 20世紀初, 黃花崗起義 與 保路运动 先後爆發, 清政府 權力衰落。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爆發,各省紛紛響應並宣布獨立 [9] 。

  4. 3 天前 · 臺灣因地處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 語言 及 遺傳 上可能的發源地 [3] ,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4] 。 臺灣 的地理位置介於 中國大陸 、 日本 與 东南亚 間,可做為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的轉運站。 在17世紀,臺灣中部曾有超越一般部落規模的 大肚王國 ,而 荷蘭帝國 及 西班牙帝國 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殖民統治。 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並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地區。 1661年4月, 鄭成功 率領兩萬五千大軍及數百艘戰艦 圍攻 荷臺 首府 熱蘭遮城 ,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臺灣進入 明鄭時期 , 漢人 於此期間大量移民臺灣。 1683年,明鄭 鄭克塽 在清軍 攻臺 時向 清 將領 施琅 投降,臺灣進入 清治時期 。 [2]

  5. 2 天前 · 立法院 是 中華民國 的最高 立法機關 ,簡稱 立院 ;在 國民大會 停止運作後,其普遍被視為中華民國的 國會 。 最早前身為 民國初年 立法機構之 衆議院 (1913年-1925年)。 國民政府 時期以恢復 法統 為由,於民國17年(1928年)在 南京 成立立法院 [1] ;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民國37年(1948年)因應 行憲 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成為正式的 議會 機關。 現在是 一院制 之議會, 議員 稱為立法委員,設有113個席位。 1992年(民國81年)起,立法院 全面定期改選 至今。 立法委員席位皆為民選, 院長 、 副院長 則由立法委員互選產生,任期均為4年。 現任之 第十一屆立法院 於2024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至2028年1月31日屆滿。

  6. 5 天前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種語言. 條目. 臺灣正體. 工具. 此條目介紹的是 中華民國 立國以來的 行政區劃 。 關於 台灣 及附屬島嶼的行政區劃,請見「 臺灣行政區劃 」。 關於中華民國於1936年至2005年間所宣稱的行政區劃,請見「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 關於中華民國領土的變遷與概況,請見「 中華民國疆域 」。 關於中國歷代的行政區劃,請見「 中國行政區劃 」。 中華民國 目前依據《 憲法增修條文 》及《 地方制度法 》來規範 行政區劃 制度。

  7. 3 天前 · 臺北市 ,通稱 臺北 ,是 中華民國 的 首都 [4] 及 直轄市 ,位於 台灣 北部 的 臺北盆地 ,是 臺北都會區 以及 北台灣 的中心城市,亦為臺灣在金融、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心,2020年臺北獲評選爲最高等級的 Alpha級國際大都市 [5] 。 全市劃為12個行政 區 [1] [6] [2] 。 設籍人口約有250萬人 [註 2]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9,200人 [註 3] [3] 。 臺北城市建立之 歷史 ,最早可追溯自 清代 後期的1876年 臺北府 成立、以及1884年 臺北城 建立; 日治時代 中期的1920年成立 州轄市 ,乃臺北正式 建市 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