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体波震级(记作 ,英語: body wave magnitude ),台湾称體波規模,是一種測量地震 震級的方式。 概要 體波震級是使用P波的振幅以計算地震的震級。P波是一種以5到8 km/s在整個地球中傳遞的地震波,並且在地震時會最早到達地震儀。

  2. 體波震級是使用P波的振幅以計算地震的震級。P波是一種以5到8 km/s在整個地球中傳遞的地震波,並且在地震時會最早到達地震儀。因此,計算體波的強度是確定遠距離地震震級最快的方式。 賓諾·古登堡於1945年提出以體波週期在0.5到12秒之間的體波震級計算

  3. 體波震級是使用P波的振幅以計算地震的震級。P波是一種以5到8 km/s在整個地球中傳遞的地震波,並且在地震時會最早到達地震儀。因此,計算體波的強度是確定遠距離地震震級最快的方式。 賓諾·古登堡於1945年提出以體波週期在0.5到12秒之間的體波震級計算

  4. 体波震级m b 是宾诺·古登堡于1945年提出的震级度量,根据远震的P波、PP波和S波进行测定。 其中,体波震级又分为由短周期地震仪测定的体波震级m b 和由中长周期地震仪测定的体波震级m B ,有时也将体波震级写成m并称之为统一震级 [26] 。

  5. 2024年4月30日 · 里氏震级 (英语: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港澳称 黎克特制地震震级 ,台湾称 芮氏地震规模 ),是一种表示 地震 规模大小的标度,由 里克特 在1935年发明。 他后来改进出了 近震震级 。 它是由观测点处 地震仪 所记录到的 地震波 最大 振幅 的 常用对数 演算而来。 震级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 微米 (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高精度)的地震作为里氏0地震,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0 微米 (0.01毫米)为1,100微米(0.1毫米)为里氏2,1000微米(1毫米)为里氏3,10000微米(1厘米)为里氏4,如此类推。

  6. 维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体波震级 (记作 ,英语: body wave magnitude ),台湾称 体波规模 ,是一种测量 地震 震级 的方式。 概要. 体波震级是使用 P 的振幅以计算地震震级。 P是一种以5到8 km/s在整个地球中传递的地震波,并且在地震时会最早到达 地震仪 。 因此,计算体波的强度是确定远距离地震震级最快的方式。 宾诺·古登堡 于1945年提出以体波周期在0.5到12秒之间的体波震级计算公式: 在这里 是地表运动的幅度(单位微米), 是体波周期(单位秒), 是距离函数的修正系数, 是 震中 和地震测站夹角(单位角度), 是 震源 深度(单位千米)。

  7. 体波震级(记作 m b {\displaystyle m_{b)) ,英语:Body wave magnitude),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称体波震级,台湾称体波规模,是一种测量地震震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