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有關注組織昨公布調查,逾七成患者自評現時屬於確診中期,即疾病變化趨平穩,但身體機能漸漸退化;當中逾七成指需要醫療、復康支援及情緒輔導等。 病人在仍有決定能力時可自訂「預設照顧計劃」,預先計劃病後所需要的照顧、生活支援及「預設醫療指示」,惟不少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即使有患者簽署「預設醫療指示」,但過程中亦曾遭醫護拒絕,反映醫護對此認知不足。 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2月中向小腦萎縮症患者進行調查,成功收回47份問卷。 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患者自評現時屬於確診中期;近四成患者確診的小腦萎縮症型號是3型;近九成患者現時在醫院正在輪候覆診腦內科。 對於「預設照顧計劃」的認知,約三成患者不知道「預設醫療指示」;約六成不知道「預設照顧計劃」。

  2. 5 天前 · 照顧者壓力爆煲引發不少倫常慘案政府昨日公布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182183投入服務近8個月的最新求助數字發現截至3月31日共收到超過16,490宗求助較3月中的1.46萬宗上升約12.9%其中尋求情緒支援人數佔總求助數字的38%見表),增幅明顯高於其他類別的求助議員鄧家彪認為專線觸及率不理想希望政府加強宣傳例如在醫藥袋上提供照顧者支援專線號碼讓更多市民知道有這項服務也有議員反映有照顧者致電熱線時接聽人員只給另外一個電話號碼予照顧者促加強熱線支援

  3. 4 天前 · 做CT的人增加了很多民眾現在比較注重體檢的肺結節這是一個早期肺癌的表現所以做的人也多。 配合AI診斷 增治愈成效. 其次,普通人、成年人有大大小小的肺結節。 統計數據顯示,30%至40%人都有大大小小的肺結節,從2、3毫米到1厘米,都很常見。 如把人工智能(AI)加到CT,結果60%的人都有結節。 鍾南山稱,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診斷手段,提高社會公眾對肺結節的認知程度,做到早診早治,但也毋須過度顧慮。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癌症防治工作,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肺癌篩查、診治工作有很明確的進展。 鍾南山表示,為進一步提高肺癌分辨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中國現在跟一些國家合作。

  4. 4 天前 · 首先最直接就是對患者有風險身患頑疾卻要長期奔波往返於兩地對患者的病情治療與恢復必定帶來負面影響但同時亦令內地一些康養結合的設施帶來商機。 其次,這種趨勢可能影響到香港本地醫療系統的發展。 當大量港人選擇在內地治療可能會削弱香港醫療系統在培訓及發展科研的動力初級醫護在港缺少疑難雜症的病人培訓機會亦在用藥的範疇上比不上內地又缺乏病人數量及科研規模加上本地只有單一化的公營市場提供學習機會香港的私人市場醫護及承受力規模遠較內地少的此消彼長等因素下長遠香港醫療聲譽及排名在不遠的將來必定逐漸被大灣區趕過。 以往香港在購買藥物及儀器,由於規模較小,往往付出極不便宜的價格,醫管局從來亦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管理層就算採取價低者得的採購亦較內地價格貴。

  5. 4 天前 · 參與2020年立法初選的47名泛民人士,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而遭起訴,當中16人不認罪受審,昨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院)裁決。除了李予信及劉偉聰脫罪外,其餘14人均罪成,包括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黃碧雲和林卓廷。法官指,戴耀廷提出運用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造成香港憲制危機,而罪 ...

  6. 5 天前 · 救世軍與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早前合作訪問316名60歲以上長者發現當中68.3%出現中度及嚴重孤獨感較2018年同類調查的35.3%大增接近一倍而長者的平均孤獨感水平亦由2018年的2分滿分6分升至3.56分。 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60至70歲、沒有子女及經歷喪偶的長者均有較高的孤獨感水平。 研究亦發現受訪長者中,高達71.8%缺乏家庭支援照顧,另有一半以上長者睡眠質素較差。 籲外地子女每周與在港父母視像. 另外,長者安居協會於今年初透過電話訪問263名「留守長者」,他們均有子女或親友移居外地或離港工作。 調查發現,受訪長者態度相對正面,近70%長者表示接受或已習慣子女親友離港,當中近半與海外子女保持溝通;30%擁有個人生活喜好。

  7. 5 天前 · 由今年7月1日起,資助範圍將進一步涵蓋至指定醫療檢測費用,資助上限亦由現時的6.3萬元,上調至9.7萬元。政府將繼續適時檢討《肺塵埃沉着病及間皮瘤(補償)條例》的補償及基金委員會的工作,致力照顧間皮瘤患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