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 ...

  2. 3 天前 · 1. 家族癌病史. 根據研究結果,如果家中有三等親罹患肺癌,自身患肺癌的風險將高達2至9倍,尤其是一等親的風險更高。 此外,若兄弟姊妹等二等親中有2位罹患肺癌,則本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將達到50%。 另外有研究指,家族中一等親曾患大腸癌的情況也會使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至3倍。 如果家中存在兩位一等親被診斷為大腸癌,或者一位一等親在50歲之前就患有大腸癌,個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超過3倍。 2. 體重過重. 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每增加5個BMI單位,與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將增加11%。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同情況下罹患癌症的風險將增加17%。

  3. 4 天前 · 經國民健康署口腔黏膜檢查資料分析發現,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多數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有嚼檳榔或吸菸民眾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才能發現早期病變。 第三要「早治療」,若定期檢查或民眾發現口內出現「破硬突腫」其中之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 「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或兩側不對稱。 吳昭軍呼籲,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把握預防口腔癌「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三要點,符合篩檢對象請儘速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若發現異常也不要過度擔心,儘快給醫師診察並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擁有健康的人生。

  4. 22 小時前 · 現代人經常大魚大肉,小心膽固醇過高。一旦當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時,會導致動脈硬化和膽固醇斑塊,進而導致嚴重的腦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因此,如何降脂、降膽固醇是一大重要課題。餐桌上以下這些常見的7種食物,是輔助降膽固醇的聰明選擇。

  5. 4 天前 · 口腔顎顏面畸型矯正、口腔癌口腔顎面非惡性腫瘤、顳顎關節疾病、 口腔顎面外傷、顏面骨折、 顎面功能重建與骨骼移植、 顏面感染、困難植牙與拔牙、 口腔病理診斷

  6. 3 天前 · 皮膚出現紅色斑塊、伴隨癢感,一般人都會直覺式猜測可能是皮膚過敏、蕁麻疹所引起,其實嚴重的過敏反應也可能會引發金魚眼、香腸嘴等血管性水腫症狀,然而,這樣的情形卻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單純的過敏而延誤治療。

  7. 5 天前 · 學者在34個月的追蹤研究中,發現血液中檢測到MNP的頸動脈斑塊患者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或全因死亡的複合風險,高於沒有檢測到MNP的患者! 這份最新而嚴謹的論文,於學術界包括牙科掀起不少討論。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