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4日 · 經過科學家研究證實, 75%的酒精,可以兼具蛋白質凝固作用及穿透效果,達到徹底的殺菌功能。 民眾在家自行稀釋時, 只要濃度介於70-78%的酒精都可以達到殺菌 99%的效果 ,並非一定要稀釋到很準才有殺菌作用。 75%酒精適用於消毒完整沒有傷口的皮膚,例如在醫院診所打針前,護士小姐總是會先用棉球沾取75%酒精擦拭施打部位。 然而,對於有傷口的皮膚,請不要拿75%酒精消毒,一方面75%酒精會造成強烈的刺痛感外,二來也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建議使用優碘消毒即可。 95%的藥用酒精,通常用來中藥炮製,或製作洗碗精、清潔劑使用,另外也可以按比例稀釋成75%酒精殺菌消毒使用。 酒精稀釋方法: 市售藥用酒精未稀釋之濃度為95%,可以蒸餾水或煮沸過冷水依需要消毒之使用量稀釋為 70-75%濃度之酒精。

  2. 2020年2月26日 · 75%的酒精除了兼具蛋白質凝固作用,更具被穿透效果,能夠徹底殺菌功效。. 建議大家在選擇或自行稀釋酒精進行消毒時,選擇酒精濃度大概在70-78 ...

  3. 市面上的抗菌劑分成三大類:酒精、 次氯酸 、過氧化氫,其中酒精是最便宜又穩定的,可惜只能滅菌卻對病毒無效。 而且酒精必須在有效濃度70~78%才能抗菌,但是會刺激人的黏膜,而且效果有限。 那次氯酸及過氧化氫到底哪個抗菌力強? 其實次氯酸及過氧化氫抗菌劑都是利用強氧化方式,破壞細菌/細胞結構及病毒蛋白質結構的作用使其失去活性來淨化。 就效力來說,兩者都有良好的抗菌力,不過一般氯系 (次氯酸鈉)其有效氯濃度需200-500ppm,雖能良好淨化效果,但濃度偏低時效果不佳,且氯味濃烈,對人體有害,污染環境,形成的副產物具潛在有害性,避免長期使用。 所謂的次氯酸都是呈弱酸性,電解式強酸性次氯酸水所製的抗菌水,效果強但保存性差,有效期不到一天。

  4. 2022年7月28日 ·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消毒酒精最有效的濃度介乎60-80% (愈高濃度不代表愈有效) 3 。 如果酒精濃度低於50%,會大大降低其消毒效果;另一方面,酒精需要在水分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效破壞蛋白質結構,加上高濃度酒精容易揮發,導致接觸時間縮短,所以酒精濃度太高(如 >90%),也不能有效消毒。 安全性 / 副作用. 屬易燃物品,不可在任何明火或正在吸煙的人士附近使用。 酒精揮發時會同時帶走水分,所以經常使用酒精搓手會使手部變得乾燥 (市面上不少酒精搓手液會同時加入甘油(glycerol/ glycerin),達到保濕效果,但最好還是多塗抹潤手霜)。 部份人士可能會對酒精敏感,不適宜使用酒精類消毒產品。 可能會刺激皮膚、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5. 2020年4月17日 · 安全性: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此法規已於2016修正喔!有些廠商仍以此為主打特色做廣告)

  6. 2019年11月27日 · 安全性:目前台灣規定,次氯酸消毒液所含有效氯濃度須低於200ppm,用於食品洗滌劑的氯殘留濃度須低於1ppm,不過不能直接添加於食品中(此法規已於2016修正喔!有些廠商仍以此為主打特色做廣告)

  7. 市面上的洗手液未必能達到聲稱的殺菌效能,消委會根據歐洲標準EN276:2009測試市面超過30款洗手液,當中有幾款殺滅大腸桿菌的效能更只有35%以下。 別讓洗手流於形式,立即免費下載 【513期《選擇》月刊:多款洗手液驗出可致敏防腐劑或污染物 殺菌效能高下懸殊】 ,找出真正能夠有效殺菌的洗手液。 是否標榜「抗菌」未必最重要,癥結所在其實在於洗手的步驟和過程。 傳統洗手液 VS 泡沫狀洗手液 VS 肥皂. 除了產品的成分之外,洗手液的型態也能左右你的潔手習慣,因而影響除菌效能。 有海外研究指出,與使用傳統洗手液比較,大眾使用泡沫洗手液時,一般搓手的時間會縮短,有機會因此削弱了除菌效果。 近年亦有不少人會改用傳統肥皂,然而肥皂相對難搓出豐盈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