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蔡边村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度失业赋闲在家的蔡浩泉,后来找到一份在报馆上夜班的工作。 为生活奔波,蔡边村自幼儿园开始,已交由祖母照顾日常生活,父子二人同住一屋却不常见,靠便条沟通,但感情却很好。

  2. 據香港媒體報道,旅居柏林的蔡邊村,是亦舒19歲時與前夫畫家蔡浩泉誕下的愛情結晶,但才子佳人的婚姻隻維持了短短3年。 78歲的香港著名詩人蔡炎培,見証二人由相知相交到視如陌路,不勝唏噓:“我與浩泉是好兄弟,5個老友在北角錦屏街租了一個單位寫小說,亦舒那時住在濱海街,很近,上來探班,浩泉是出版社主編,寫作、畫插畫一手包辦。 他對亦舒好冷淡,亦舒很好勝,你越不理她,她越要引你注意,那時……大家都知道亦舒追浩泉”。 內斂但才華橫溢的窮書生,遇上主動美貌的才女,驟眼看來,倒有幾分像亦舒筆下的愛情小說。 蔡炎培回憶道,沒多久二人已打得火熱,后來,二人更在父母反對下“閃婚”,“在尖沙咀擺了一桌,請朋友吃頓飯”。 翌年,亦舒懷孕生子,兒子取名邊村。

  3. 蔡邊村 個人簡介. 旅居柏林香港導演設計師和畫家。 是 亦舒 19歲時與前夫畫家 蔡浩泉 誕下的愛情結晶,通過拍攝名為Mother's Day的紀錄片被大眾熟知。 蔡邊村 成長經歷. 亦舒與兒子蔡邊村. 母親亦舒與父親蔡浩泉婚後三年結束了婚姻,作為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

  4. 2017年12月26日 · 2013年,亦舒18歲時跟前夫、藝術家蔡浩泉所生的兒子蔡邊村,拍攝了一套尋母紀錄片。 母親節被某報渲染成亦舒不認子的新聞,轟動一時。 後來何福仁在《字花》為亦舒平反,指出其實離婚之後,亦舒曾經多次請好友西西帶兒子出來相聚;三十年前入院動手術前,遺囑也注明留下遺產予兒子;在紀錄片中,蔡邊村向亦舒表面身份,她仍然笑容燦爛,只是知道有鏡頭瞄準時才推說改天再談。 我很能理解亦舒的心情,我跟父親亦已經十年八載沒有聯絡,並非討厭對方,只是各有各的生活,沒有必要來往而已。 別人會怎樣批判她,亦舒不會沒有料到,但固執的她就是堅持她那套「崇高的」生活方式─「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 ,絕對是個人才。

  5. 1963年17歲)出版首部個人小說集。 1964年(18歲)何東女子官立中學(現名 何東中學 ) 預科 畢業後,曾任《 明報 》記者,負責撰寫新聞、專訪及娛樂消息,也曾擔任電影雜誌採訪和編輯等。 1973年(27歲)赴英國 曼徹斯特 荷令斯學院修讀酒店及食物管理。 1976年(30歲)畢業後,先在 台北圓山飯店 任職女侍應總管,不長時間旋又返回香港,任職香港中環 富麗華酒店 公關部,再轉任 佳藝電視台 編劇。 之後,進入 香港政府新聞處 擔任新聞官,七年後辭職。 1993年(47歲)移民 加拿大 溫哥華 至今。 散文中常寫及樂享平靜的家庭生活。 現為全職作家。 2013年,蔡邊村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參加影展,介紹了他尋找20多年避不見面的生母亦舒的經過和心路歷程。 [1] 作品風格.

  6. 全因這個在香港、柏林及溫哥華三地拍攝的「尋母故事」,執導的正是亦舒30年來拒絕聯絡的親生兒子蔡邊村。 這段亦舒人生之中「不想記起」的歷史,要由40年前說起。 「我同浩泉係沙煲兄弟,五個老友租咗北角錦屏街一個400呎單位寫小說,亦舒嗰時住喺濱海街,好近,上嚟探班,浩泉係出版社主編,寫嘢、畫插畫一手包辦。 佢對亦舒好冷淡,亦舒份人好好勝,你越唔睬佢,佢越要引你注意,嗰時……係人都知亦舒追浩泉」。 78歲的本港著名詩人蔡炎培,見證二人由相知相交到視如陌路,不勝欷歔。

  7. 2021年6月23日 · 蔡邊村近年移居德國,曾拍攝紀錄片越洋尋母,揭露母子二人多年的疏離關係。 離婚後,亦舒在創作黃金期,遇上據說曾是港大教授的現任丈夫梁先生,隨夫移居加拿大並育有一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