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3 小時前 · 精神科藥物的療程因人而異,用時間可能會較長,部分人或需終身用。 我們明白長時間用或會對病人造成困擾,其實精神健康疾病與慢性疾病相似,很多時未必能百分之百治癒,但病人可與病共存,只要及早發現和治療得當,加上定期覆診及正確用,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2. 23 小時前 · 現時精神科藥物不斷改進,以往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如頭暈、小便困難、便秘、手震和肥胖等,現已變得相對可控及輕微。. 病人用的頻率亦減少,例如只需每天服藥一次,無須「按三餐」時間用。. 現時有些新型藥物可用於治療病情嚴重的抑鬱症,當病人多次 ...

  3. 2 天前 · 增用依從性 減思覺失調復發. 去年6月鑽石山發生一宗涉及嚴重精神病患的悲劇,引來社會關注。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今年作出問卷調查,發現市民對思覺失調的認知明顯不足,社會對患者的支援也不夠。 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今年初向850名18歲以上市民作出調查,發現只有11.3%人表示自己了解嚴重精神病的症狀;逾九成人不了解患上嚴重精神病的求助及處理方法;不足5%人認為社會對嚴重精神病患者照顧者的支援足夠。 跟進資源不足. 醫管局數據指本港思覺失調患者數目約為51,000人,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指,「雖然個案經理與康復者比例由1:47提升至近年的1:38,但與外國1:20仍有落差,處理的個案亦只有18,175個,僅約三分一患者。

  4. 1 天前 · 脊髓刺激器通常被認為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失敗後的一個選擇。. 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不能承受藥物的副作用,它提供了一種替代止痛藥的方法。. 它雖然比保守治療複雜,但手術它有更少的入侵性。. 脊髓刺激器是一個非常專門的醫療技術,它 ...

  5. 4 天前 · 藥物與對話配合作治療. 所以,如果單靠藥物應對心理疾病的話,容易「治標不治本」,因為埋藏在潛意識的矛盾未被化解。 因此,對應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案一般都以藥物配合心理治療進行,藉由前者控制並舒緩症狀,透過後者處理潛意識矛盾。 輔導心理學家蔡祉運(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關鍵詞. 心理疾病 藥物治療 應對情緒 心理咨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理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精神病、人格障礙…」這些詞匯在電視、電影、書本或新聞報導中日漸普及,證明我們正逐步認識並接受,「原來心理和身體一樣,也會生病」。 這是一個值得慶幸且必要的轉變,好讓受困於心理疾病的人能夠被看見,能夠得到妥善的支援。 但是,我們不應就此止步,因為下一步我們要認識的是「原來心理疾...

  6. 4 天前 · 偏頭痛吃藥已無效 使用肉毒桿菌治療. 亞洲大學神經內科主治醫生敖瑀表示,偏頭痛初次發作通常會在15至24歲之間,而在35至45歲時發作頻率最高,女性患者又比男性患者多二至三倍;據統計,台灣約有兩百萬名偏頭痛患者。 其中,不少患者嚴重到每個月頭痛達15天以上,合併出現單側、博動性、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符合「慢性偏頭痛」的診斷條件。 由於現在止痛藥取得方便,有許多患者出現過度使用止痛藥的情況。 敖瑀醫生表示,若經詳細問診及神經學檢查後,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會先開立口服預防藥物,並建議紀錄頭痛日誌,若一個月後頭痛天數明顯改善、但每月還是超過15天,可考慮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 偏頭痛患者服藥愈來愈多,容易演變成「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抑制頭痛訊號 治療安全性高.

  7. 1 天前 · 抗甲狀腺藥物多是屬於thionamide類的藥物。 主要能夠抑制甲狀腺過氧化酶 (thyroid peroxidase,TPO)的作用, 並且減少碘離子的有機化(iodide organification)。 因為碘無法跟甲狀腺球蛋白有效的結合, 自然就會減少甲狀腺素的產生,進而達到控制甲狀腺亢進的目標。 **病友常見問題Q&A. 1.用了抗甲狀腺藥物後,為什麼變胖了? 醫生開的抗甲狀腺藥物是類固醇嗎? Ans: 注意到體重變化是一件很好的事,代表有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 抗甲狀腺藥物並不是類固醇,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不會產生像類固醇服用後. 產生的月亮臉或是水牛肩。 會服用 抗甲狀腺藥物的人,多數是因為患有甲. 狀腺亢進的症狀。 甲狀腺亢進的時候,身體的代謝率會比較高,所以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