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13.7
    6.5
    1.5
    終場
    4月 17日@公牛
    L
    116 - 131
  2. 2021年4月27日 · Best Buy增長主要受惠於整個疫情期間對PC、家電、遊戲、虛擬現實和家庭影院產品強勁需求,但耳機和手機的銷量下降部分抵銷了公司增長。 在疫情結束後,Best Buy個人電腦銷量應下降,但新遊戲機(如PS5和Xbox Series X)、新5G手機,以及其較新線上健康業務擴展可能彌補這空缺。 分析師預計,Best Buy今年收入和利潤將分別下降1%和8%,然後在2023財年再次加速增長。 估值與判決. Costco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為33倍,公司支付預期股息率為0.8%。 該股相對其增長而言似乎有點貴,但公司擁有粘性付費用戶、寬廣的護城河,以及持續擴張,可能證明輕微的溢價是合理。 Best Buy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為15倍,支付預期股息率為2.4%。

    • 地產的價值
    • 業務分析
    • 中國業務平穩
    • 疫情對物業價值影響
    • 投資策略

    雖然新地有多種業務,但最主要的仍是地產,當中包括發展地產,即建成物業後出售,這主要是住宅物業;另一是物業投資,即長線持有作收租,這主要是寫字樓及商場。 香港本質上地少人多,土地必然是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從事地產發展的企業,往往都有一定的賺錢能力。 若果是經營海鮮生意,產品會因時間而不斷貶值,故此要不斷減價;反之,若所售賣的貨品會持續升值,那就不用與時間競賽,同時更具有加價的能力,這成為企業本質的優勢,而地產就是這一類。 即是說,在香港經營地產生意,只要能在行業中佔到一席位,已經是穩賺的,而地產業的毛利比其他行業高,加上地產業亦有一定的門檻,令行業結構變化不大,地產商的獲利能力甚高。 不過,香港地產業,增長最高增的年代已過,雖然仍有一定的利潤,但已經不能稱為十分好賺。因此,新地已只能定義為平穩增...

    新地在行業的優勢可說是不少,首先是品牌,有物業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新地物業的質素在行業裡不差,這會產生一定的品牌作用,對新地有利。 另外,新地的規模在行業裡數一數二,這亦是地產企業的優勢,因為不少大型地產項目,都不是中小型地產商有能力發展的,而大型地產商無論在融資及其他成本方面都有一定優勢;加上地產行業的結構,會造成強者愈強的情況,故新地的地位難以動搖。 新地在香港擁有龐大的投資物業組合,「已落成業務」絕大部分作出租或投資,持有超過3,000萬呎的物業,整體出租率保持在約95% 的高水平(在正常經營環境時期),每年收租超過百億。 新地持有不少優質物業(有些全權擁有,有些持有部分權益),如環球貿易廣場、國金、中環廣場、新城市廣場、新世紀廣場、APM 等,可見新地無論在規模、資產質素、管理經驗等...

    新地亦保持發展內地地產業務,其中「發展中物業」的儲備有超過5,000萬平方呎,其中逾過半為高級住宅或服務式公寓,其餘是優質寫字樓、商場和酒店。 此外,新地在內地持有超過1,000 萬平方呎已落成投資物業,主要是位於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黃金地段的優質寫字樓和商場。 中國近年的樓價向上,雖然中短期會有上落,但在長期而言,樓價仍會處向上的格局,這對於擁大量土地儲備的新地有利。 不過,新地發展中國業務的速度,比過往年有所減慢,雖然仍保持發展,但就不是高速模式,投資者不能視中國業務有很大的增長動力,只能視為平穩。

    疫情令更多人在家工作,以及減少外出消費,的確令人們對物業需求減少,但問題是,這是一個中短期現象,或者是長期現象。 先講在家工作,疫情令寫字樓需求減少,同時令不少公司嘗試在家工作政策,這可以為部分公司節省成本,當疫情完結後,相信有部分公司,仍會保守部分在家工作的政策,不過,我自己都有聘請員工,要他們全部全面在家工作,營作上有點難,同時我未能100%安心,因此,我相信不少公司都會有類似情況,就是部分在家工作,但不會全面。 至於消費方面,網購對實體消費的確有影響,但實體的商店仍然有當中的價值。因此,最多只是影響,無可能全面取代。 因此,物業的長期價值仍在,無論是發展、還是收息,不過,增長力及賺錢能力就不及過往。

    綜合來說,新地有一定的規模、質素、品牌,而當中有物業發展及收租部分,令盈利更為穩定,可見新地有一定質素,是不錯的優質企業,有長線的投資價值,但就不是高增長類,只能視為平穩增長、收息型企業。 新地的主要收入來源仍是香港地產,而香港地產經過過往多年的上升週期,難免會出現回落,但就算有波動,相信只是中短期的調整,長遠仍處向上的格局。 而從事發展物業,以及擁有龐大香港物業組合的新地,若因香港樓市有中短期法動,中短期的股價將受影響。 長遠而言,香港地少人多、長遠土地供應不足、人口持續增長,都是不變的事實,令香港物業長遠升值的本質不變,而這必然令大型地產商受惠,所以新地的長遠價值仍在。 現時處合理價,對於較保守,追求股息及基本增長的投資者,這是一個不差的選擇,由於入場費較高,可以考慮用月供的策略。這股可...

  3. www.hkmoneyclub.com › 2020/03/10 › 百威亞太仍值得持有?百威亞太仍值得持有?

    2020年3月10日 · 百威亞太(SEHK:1876)經營著品牌優勢強勁的啤酒組合,上市時期備受市場關注。 今篇文章就拆解一下百威的增長表現,以及武漢肺炎的打擊。 品牌高端化略有成績. 隨著亞太區的消費力提升,特別是中國市場,不少消費品牌都正投資開拓高端定價產品線,百威亦不例外。 去年百威亞太的銷售表現就展示了品牌升級的成果。 期內百威的總銷量按年下跌3%,但收入卻仍有1.8%正數增長,反映每單位銷售的定價提升,高定價產品的銷量貢獻增加。 百威的升級策略發展正面,而由於銷售基數龐大,毛利率的輕微上升就轉化成17.8%的正常化除息稅前盈利增長,惟稅項及匯率的負面影響完全抵消了營運成果。 增長市場發揮品牌優勢. 百威在亞太區的業務劃分為東部,及西部。

  4. 2021年8月30日 · 入場門檻低有利銷情. 儘管政治及經濟前景不明朗,但自住樓向來有剛需,加上近年高成數按揭普及,Wetland Seasons Bay主打的細單位整付門檻低,以實用面積300方呎的一房單位為例,折實樓價只需455萬元,如果買家以「林鄭plan」借足9成按揭,首期門檻大幅 ...

  5. 2021年8月23日 · 港視一小時送貨打擊士多. 表面上,TVB現金及三個月後到期的銀行存款為33.4億,應可吸收數以十億元的虧損。 不過,TVB現金多,奈何銀行負債更多,多達37.5億元,能夠應付電商投資及吸收虧損成疑。 更重要的是,2011年邵逸夫從電視廣播退休,該年營運活動現金流接近19億元。 但直至2020年陳國強退任主席,該年電視廣播營運活動現金流已經跌至3,000萬元。 隨著近年ViuTV的興起,相信電視廣播營運活動現金流難以回復舊觀。 TVB出現淨負債兼沒有充足現金流,TVB其實並無優勢和港視一戰。 話說回來,作為港視主業的HKTVmall形成482,000人的生態圈,並於去年正式扭虧為盈。 原因之一是商品交易額倍升後的規模效應,令集團配送成本佔已完成訂單總商品交易額比率維持在11.7%的相對低位。

  6. 2020年5月10日 · 1.手機業務有幫補作用. 比亞迪首季業績表現較預期好,是由於手機業務貢獻更多,以及來自政府補貼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否則便會虧損4.7億元,因期內電動車銷售疲弱。 比亞迪業績表現一直受補貼的影響,而手機部件業務一直支撐著集團的業績。 去年為例,手機部件及汽車業務分別佔收入四成及五成,比重差距不太大,惟業績貢獻各佔36%及56%。 如果汽車業務出亂子,相信比亞迪電子業務或可提供幫補作用。 2.新能源汽車業前景不明朗. 去年中國電動車整體銷量減少成劣勢,從比亞迪盈利大跌42%可見,主因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了,令電動車需求大減,拖累比亞迪去年下半年的電動車銷售大挫。 今年電動車市場不單競爭劇烈,更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需求的打擊,內地消費力及經濟表現有待回升,使電動車需求的能見度更低。

  7. 2022年2月8日 · 藥明生物因疫情未能檢查. 藥明生物對外稱,公司使用生物反應器 (bioractor)需要每年向美國商務部報批,而過去一直獲批,但因疫情所以美國商務部近兩年沒能到無錫和上海工廠現場檢查,故暫時被列在未核實清單,其他的都不受影響。 藥明生物在消息拖累下暴瀉。 另值留意藥明生物剛發盈喜指,2021年所錄得的本公司利潤及歸屬於本公司權益股東的利潤相比於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5%以上及98%以上。 增長包括以下五個因素: 1)加速高效推進執行現存及新引進的COVID-19項目,支持並賦能全球客戶抗疫並相應提升收益; 2)憑藉領先的技術平台、行業最佳的項目交付時間及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集團新的非新冠綜合項目收益和市場份額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