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盧頓
    W
    4 - 2
  2. 2024年4月23日 · 科技. 撰文: 張寶燕. 發布時間: 2024/04/23 15:10. 最後更新: 2024/04/24 10:47. 分享: 港深創科園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左二)指,港深創科園的招商引資工作正提速、提量,將為招攬更多國際企業進駐及合作,增加吸引力。 左一為ATLATL飛鏢創新中心執行總裁周凱;左三為ATLATL大得創同(上海)科技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朱鵬程;左四為Founder Institute全球增長主管Ayhan Isaacs。 (陳靜儀攝)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園區「港深創科園(HSITP)」佔地87公頃,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近日已為第一期開展招商引資、招攬人才等工作。

  3. 2021年11月22日 · 當中「年紀」最小的,是電腦視覺企業 SmartMore 思謀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學電腦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賈佳亞於2019 年創立。 另一顯著的共同點則是「 立足香港,紮根大灣區,放眼全球」。 該會分析,不少有「香港基因」的獨角獸均充分利用了各大學創業孵化器、政府旗下的科學園或者數碼港的孵化空間及政策。 至少有 9 間公司把全球總部或核心辦公室設於香港,並於大灣區設立研發或生產基地。 企業在香港市場打磨好了產品,結合大灣區完善的製造業供應鏈、活躍的銷售 市場以及豐富的產業集群,從樣版至量產,最終將產品銷往全國以至世界各地。 【Disney+】與Netflix關鍵差別 Disney+難吸引年老用家收看. 【科技初創】5間本港科企入圍金融科技加速器項目 涉及人工智能、區塊鏈. 責任編輯:葉泳珊.

  4. 2019年12月17日 · 商業. 發布時間: 2019/12/17 13:14. 最後更新: 2019/12/18 11:53. 分享: 英識教育創辦人陳思銘表示,要從行業中突圍,必須提供高質內容,客戶不會因一面英國國旗便了解當地文化、學校特色。 (陳智良攝) 要在數碼世界中突圍,不少企業猛下廣告,但求鬥「多Like」。 現年32歲的陳思銘卻堅信一個金科玉律:「Content is King」,以高質專欄內容成功吸客,創出估值達1.5億元的升學顧問中心,甚至獲媒體稱為「教育界王力宏」。 自9歲起赴英讀書、畢業於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系碩士的他,於2013年成立「英識教育」,專門為中小學生提供海外升學顧問服務。

  5. 2023年12月18日 · 中國市場 科研. 香港 X 科技創業平台(HKX)周一(18日)在會展舉行「聚人才 創未來」活動,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HKX 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始人及主席沈南鵬致辭時稱,與7年前成立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相比,對香港.

  6. 2017年6月8日 · 王志豪是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他大學畢業後便進入摩根士丹利工作,投行經驗令他習慣超長工時。 為了創業,他於3年前賣去24歲時靠自己買下的荷李活道住宅,與兩名拍檔看準亞洲缺乏旅遊目的地活動的預訂平台,成立Klook。 公司現已成為亞洲最大同類平台(以網上訪客人數計),今年初更獲3,000萬美元 (約2.4億港元)的B輪融資。 他創業源於3年前不少上市公司出現管治問題,投行被批評後知後覺。 「我原在sell-side工作,後來轉到buy-side,才發現要明白一家公司,看財務報表很表面,有時和管理層見面,都不知要問甚麼,因為我不明白公司內發生的事。 原來要有親身經營的經驗,才能成為好投資者。 除了超長工時外,王志豪說在銀行學到的還有執行力。

  7. 2021年9月6日 ·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內將開設多項服務將持續培養新一代創科人才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落戶合作區。 成立「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 (InnoAcademy),為兩地的創科人才提供包括資源中心、培訓樞紐以及交流平台等三個重要功能及服務; 設立「大灣區創科快線」 (InnoExpress),為兩地創科企業提供業務發展支援服務。 科技園公司期望,協助創科企業培育人才,結合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和對國際市場的吸引力,以及深圳的先進製造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等,共同提升大灣區科技創新和產品的環球競爭力。 【智能裝置】將提高手機可用性? 德國擬立法強制廠商提供7年系統更新. 【人工智能】Facebook AI系統出錯 誤將黑人標記為靈長類動物. 責任編輯:梁巧恩.

  8. 2020年9月7日 · 股市. 發布時間: 2020/09/07 05:55. 分享: 人造肉近年成為投資界熱潮。 根據《iMoney》報導,近10年人造肉(或稱替代蛋白質Alterantive protein)成為初創界的新領域,估計現時全球人造肉相關的初創,已超過1,000間。 較早「出道」的一批如創於2009年的Beyond Meat及成立於2011年的Impossible Foods,兩間已成為行內龍頭,前者去年更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巿;後者則進行了多輪融資,估計巿值達40億(美元,下同)。 人造肉有望跟真肉競爭。 製造及生產人造肉的技術愈見成熟,製品不論在外型、口感、味道及營養更接近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