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0
    0
    0
    0
    0
    0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曼城
    L
    1 - 3
  2. 此條目介紹的是香港藝人。 關於地球現象,請見「 拂曉 」。 關於其他類似條目,請見「 黎明 (消歧義) 」。 黎明, SBS , MH (英語: Leon Lai Ming ;1966年12月11日 — ),出生於 北京 , 香港 男歌手、演員。 他在4歲時跟父親移民香港;14歲到英國留學;19歲參加《 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 》獲得銅獎,由此投身演藝行業 [2] 。 1990年,黎明出道成為歌手並推出首張音樂專輯 [3] ,自1992年開始被譽為 香港四大天王 之一 [4] ,及至1999年宣佈不再接觸香港樂壇的頒獎禮,以投入更多時間發展音樂和電影事業 [5] 。 2002年,黎明憑電影《 三更之回家 》獲得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6] 。

  3. 出道歷程. 1986年,黎明參加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下稱「無綫電視」)製作及華星娛樂有限公司(下稱「華星」)合辦的《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在四千多名參賽者中獲得銅獎 [45] [46] ,評判之一的 林燕妮 認為黎明的觀眾緣好、可塑性大 [47] 。 黎明獲獎後與華星簽訂經理人合約 [48] ,他在拍攝電視劇《 男兒本色 》時經由 林俊賢 介紹認識 戴思聰 ,後來透過 戴蘊慧 向戴思聰提出請教。 戴思聰認為黎明外型好,只要提高歌唱實力,必是可造之才,因此答應黎明的請求,安排時間讓他上課,向他傳授樂理知識及歌唱發聲技巧,及至1988年,音樂監製 黎小田 把一首作品交給戴思聰,讓黎明練習,黎明因表現未如理想而不受華星重視 [49] 。

  4. 3 天前 · 李嘉誠爵士,大紫荊勳賢,KBE,JP (英語: Sir Ka-shing Li,1928年7月29日 — ),香港企業家和慈善家,籍貫廣東 潮安,香港成長,人稱「李超人」 [8] [9],自1940年起居住並活動在香港,曾多年位居亞洲首富,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寶座。 他創立的長江集團(長江實業)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

  5. 黎智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智英在 何文田 的大宅. 黎智英 (英語: Jimmy Lai Chee-ying ;1947年12月8日 — ) [5] ,綽號「肥佬黎」,中英雙籍 企業家 及 社會運動 人士, 佐丹奴 、 壹傳媒 、 蘋果日報 創辦人 。 2020年12月, 無國界記者 授予黎智英年度新聞自由獎,「以此向在北京壓力下日益新聞自由空間日益收窄的香港獨立媒體表達支持」 [6] [7] 。 而 中共中央机关报 《 人民日报 》則稱之為“ 禍港四人幫 ”之首 [8] 。

  6. 李雅英 (舊譯李妸映 [1] [註 1], 韓語:이아영/李雅英 Lee Ayoung ,英語: Lee Ayoung ,1992年2月9日 — ), 韓國 啦啦隊 和 女藝人 ,職業 模特兒 ,現任 電豹女 與 Fubon Angels 啦啦隊成員,背號29號。 個人介紹 [ 編輯] 李雅英身高170公分,體重50公斤 [2] 。 為韓國啦啦隊員,有著高挑身材、精緻五官及甜美笑容。 亦為職業模特兒,以YONA (요나)的名稱在模特兒界活動,於2018、2021年釜山國際車展擔任車模 [3] 。 曾因模特兒工作多次來臺。 她和第一位來臺發展的韓國啦啦隊員 李多慧 曾一起於韓國職棒 起亞虎 效力 [4] 。

  7. 早期生涯. 賴清德出生於 臺北縣 萬里鄉(今 新北市 萬里區 ) [10] ,在北海岸成長。 父親賴朝金是萬里鄉人,職業是礦工。 1960年1月8日,在萬里鄉中幅煤礦坑內工作時,因 一氧化碳中毒 身亡,享年33歲。 賴清德當時才出生95天,因遭逢父親驟然辭世,母親賴童好獨力扶養六個小孩長大 [11] [12] 。 賴清德先後畢業於臺北縣萬里鄉萬里國民小學、臺北縣立萬里國民中學及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是萬里鄉第一位就讀建中的學生 [13] [14] [15] 。 高中畢業後就讀 國立臺灣大學 ,並在復健醫學系獲得學士學位 [16] 。 大學畢業後入伍當兵,抽中在 金門縣 外島服役。 並在南雄師第5步兵營擔任衛生排排長 [17] ,退伍時被選拔為防區十大優秀軍官 [18] [19] 。

  8. 李龍基最初以 酒廊歌手 出身,在1970年代因演出 無綫電視 歌唱選秀節目《 聲寶之夜 》而獲經理人發掘,此後全職擔任 歌手 。 其藝名「李龍基」由前經理人 梁柏濤 所改 [10] 。 李龍基曾是 亞洲電視 和 無綫電視 合約藝人,最近以自由身演出無綫劇集。 背景. 早年生活. 李龍基原名「李洪基」,早年在市區出生,由2歲起於 新界 屯門區 藍地 屯子圍 長大 [註 2] (父母在李投身社會後仍居住在該處 [12] ),有十兄弟姊妹 [註 2] ,自己排行第五 [註 2] ,父母初以務農為生 [註 2] 。 他就讀昔日位於屯子圍的 屯門學校 、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中一至中五)以及 萃華英文書院 (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