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勃拉姆斯创作了钢琴三重奏、大提琴三重奏、弦乐五重奏、小提琴奏鸣曲等多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室内乐作品共24首。 室内乐作品贯穿着勃拉姆斯的整个创作生涯,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也分别展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倾向。 创作初期,勃拉姆斯喜好严谨的古典形式,注重作品的抒情性。 他的中期室内乐作品结构布局宏大而精致,具有交响性特征。 晚年时期,他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此阶段的作品形式简洁,抒情含蓄,略带忧伤,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中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Op.120)是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表现了他在生死哲学方面的乐观态度。 一、《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1894年夏,勃拉姆斯在巴德·伊什尔创作了《f小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2. 卡尔·斯塔米茨的 D 大调中提琴协奏曲——古典主义音乐中提琴演奏的最佳范例指南. 卡尔·斯塔米兹 (1745-1801),出生于德国曼海姆市,他是波西米亚著名作曲家约翰·斯塔米兹 (1717-1757)的儿子。. 在曼海姆,约翰·斯塔米兹是位有口皆碑的作曲家,他的主要工作是 ...

  3. 一、格林卡的生平. 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俄罗斯管弦乐派的创始人,他还被称为是“俄罗斯音乐上的普希金”。 他将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带来了革新。 1804年,格林卡出身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的一个地主家庭。 在13岁的时候,格林卡开始接受了专业的艺术训练,此时他已经会演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1830年之后,格林卡先后赴多国学习西欧传统的作曲技法,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黄金时刻。 在国外的游历以及先前所接触到的十二月党人的自由思想,使得格林卡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民族使命,这促使他下定了要为俄罗斯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决心。

  4. 2018年11月16日 · 笔者从多年的钢琴教学经验出发,总结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训练方法,以期解决问题。 一、选择曲目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俗语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拔高”的现象,操之过急,常常布置给学生难度较大的钢琴作品,乐曲的难度与学生实际的能力不相适应。 因为师范生学琴年龄普遍偏大,大多缺乏扎实的钢琴基本功训练,难度过高的钢琴作品往往是造成演奏不流畅、不完整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是给学生选择钢琴曲目时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5. 钢琴花园所有钢琴谱列表2007.9.27更新(超长) 在键盘上按下 ctrl+F 输入琴谱名查找,注意简繁体差别。 钢琴花园琴谱搜索列表 ...

  6. 一、创作背景. 1809 年,韦伯凭借他对乐器敏锐的听觉,为中提琴创作了《行板与匈牙利回旋曲》,这是一首由小型乐队 (包括长笛、双簧管、低音管、圆号与弦乐器)伴奏的中提琴协奏曲,最初是为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中提琴家弗里茨·韦伯 (Fritz Weber)而作。 但这首作品并不被哥哥重视,幸好,来自柏林的中提琴炫技大师弗兰兹·泽维尔·塞默勒 (Franz Xavier Semler)大力推广,才使得这首作品流传下来。 1813 年在布拉格任职期间,韦伯又将此曲改编成巴松版本 (OP.35),使得这首作品的传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题目探究.

  7. 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24年招生简章. 音乐理论 8 0 0 音乐学院 附中2024年 招生 简章. (1)初试进入复试的标准: 按主科初试成绩排名(85 分为合格线),择优进入, 原则上按不超过简章公布的该专业招生名额的 2 倍(兼报专业按人数的 1/2 计数)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