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RankGPWDLPts
    138287391
    238285589
    3382410482
    4382081068
    5382061266
    6381891163
    7381861460
    8381861460
    93814101452
    103813101549
    113812121448
    12381391648
    13381381747
    14381371846
    15381391640
    16381091939
    1738992032
    1838682426
    1938592424
    2038372816
  2. 2023年4月18日 · PiPi Lin. 2023-04-18. 分享本文. 【TechOrange 編輯部導讀】 隨著人工智慧、雲端與自動化技術不斷演進,智慧製造正在進入下一個關鍵階段。 《TO》精選了世界數家智慧工廠案例,帶領讀者一起了解最先進、最高效與最為永續的新製造面貌。 以下,是全球領先半導體公司英飛凌(Infineon)的智慧工廠精彩案例。 2018 年起世界經濟論壇 WEF 與麥肯錫顧問公司共同發起「燈塔工廠」(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 評選,每年都會選出一批工業 4.0 時代中,實踐智慧製造的指標工廠。 在這些實踐者中,英飛凌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的智慧製造升級之路值得一探究竟。

  3. 2020年10月15日 · 全台灣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台積六廠,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單一廠房,建成以後供應台積電至少十分之一的產能,年產值約為新台幣二百五十億元。 這座堪稱「天下第一大廠」的科技城堡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背後有什麼故事? 它又有何「能耐」? 天下第一大廠:台積電成為半導體霸主之作. 「四十年前我剛到矽谷的時候,那裡還是一大片蘋果園,但現在已是寸土寸金,我相信台積六廠也會把台南科學園區四周甘蔗田,變成矽田,成為全世界另一個高科技奇蹟! 一九九七年,張忠謀在台積電的第六廠、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的動土典禮上,留下了這段豪語。 三年之後,台南科學園區附近甘蔗田依舊茂密,高壓電塔一座接一座兩旁延綿,經由南科超高壓變電所的二百一十萬千瓦的功率,不分日夜送往地平線上那座黑白紅相間的台積六廠。

    • 化合物半導體、矽基半導體差很大,台廠學習曲線長
    • 氮化鎵戰場:台積電表現最突出、聯電全力衝刺、穩懋持續發展
    • 抱團才能殺出血路?漢民、中美晶走垂直結盟模式
    • 台廠蓄勢待發卻沒成績,有 3 大難題待解決
    • 中國積極投資化合物半導體,總投資額超過 700 億人民幣
    • 讓台積、穩懋都上門求合作!台灣氮化鎵的先行者

    放眼看去,除了原本就稱霸矽晶圓領域的台積電、日月光、環球晶等,均布局卡位第 3 代半導體一段時間;在第 2 代半導體砷化鎵(GaAs)領域深蹲已久的穩懋、宏捷科、全新等,也擺出對第 3 代半導體勢在必得的態勢。 此外,功率元件供應鏈如強茂、漢磊、世界先進,以及從 LED、太陽能領域跨足的富采、太極、穩晟等,也摩拳擦掌投入第 3 代半導體。 任職漢磊達 6 年的前總經理莊淵棋曾在一場論壇分析,會讓台積電、聯電投入氮化鎵代工技術的關鍵,「是因為它跟代工廠原本的設備相容度達 9 成以上,且氮化鎵有機會轉到 8 吋廠投片(目前大部分在 4 吋廠、6 吋廠投片),只要多添購專用設備就好,其他都可以轉來專用。」 但莊淵棋也坦言,化合物半導體與矽基半導體差異甚大,「需要很長的學習曲線,不是廠商不願意做,而...

    有超過 10 年氮化鎵研究經驗的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張翼透露,其實數年前台積電為了研究氮化鎵代工技術,就派人在張翼的研究室裡拜師了一到 2 年。 台積電已經擁有外商 Navitas(編按:納微)、意法半導體等矽基氮化鎵代工訂單,可說是台灣目前在氮化鎵領域表現較為突出的代工業者。 ♦TO 相關好文:台積電傳擴大投資氮化鎵設備,搶蘋果「GaN 快充」商機 而聚焦成熟製程的聯電,為了衝刺氮化鎵領域,近日更宣布布局充電應用、投資封測廠頎邦,同時也找來長庚大學教授邱顯欽坐鎮,深化在射頻的碳化矽基板上長氮化鎵技術。 邱顯欽表示,「聯電現在有很多既有的 RF-SOI(射頻絕緣上覆矽)客戶,再加上聯穎有聯電的 6 吋廠支撐,最快明後年可以看見成果。」 至於投身化合物半導體長達 20 年的穩懋,則選擇在南...

    不過,相比於代工廠商紛紛出招,台灣也有不少業者想走垂直結盟模式,補足眼下的不足,其中以漢民、中美晶集團為代表。有資深業者表示,「現在 IDM 廠都在想辦法獨吃市場,各種合縱、連橫政策已經出現,台廠必須抱團才能殺出血路。」 漢民集團投資第 3 代半導體多年,目前擁有自主研發的基板技術、磊晶廠嘉晶、代工廠漢磊,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更是氮化鎵設計廠宜普(EPC)共同創辦人。 ♦ TO 推薦你看:富比世最神秘的半導體富豪!漢民科技黃民奇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的 10 年之路 漢磊宣稱是亞洲唯一具量產規模的第 3 代半導體代工廠,今年上半年也終結兩年的虧損,是業界相當關注的碳化矽指標業者。 由徐秀蘭領軍的中美晶集團,同樣是其中的佼佼者,環球晶除了已與美國碳化矽晶球廠 GTAT 簽下長約外,也同樣透過入股結盟...

    難題 1〉IDM 居主流,成本高、以高階市場為主 關鍵之一在於,IDM 廠仍舊占據了大部分的第 3 代半導體市場,因此,除了應用在充電的氮化鎵出現了許多 IC 設計公司,讓台灣磊晶、代工廠有一定發揮空間外,其他如碳化矽基板上長氮化鎵,以及碳化矽元件領域都還未看到明顯的代工訂單釋出。 到目前為止,第 3 代半導體價格仍居高不下,導致市場受限。 王毓駒直言,同樣的晶片面積,氮化鎵製造的成本比矽製程多了一百倍,「我們都是高價產品才會導入。」一名分析師也提醒,目前功率元件概念股「現在其實吃的是漲價潮,公司第 3 代半導體的營收占比還是偏低。」 難題 2〉價格競爭力差,須向日、美購買上游材料 其次,上游基板、磊晶材料都掌握在日本、美國廠商手上,則是一大隱憂。 有業者憂心,若是 IDM 廠能以低價格取得...

    相對於台廠的小心謹慎,急於在半導體取得亮眼成績的中國,則挾帶市場資源積極投入。 根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調查指出,去年中國約有 25 筆第 3 代半導體投資擴產項目(不含 LED),總投資金額已逾7百億元人民幣,年增 180%,成為未來各國的心腹之患。 ♦ TO 相關好文:自建供應鏈與美國抗衡,中國將賭注押在第三代半導體上! 不過,業界預期,隨著基板禁運政策未變、技術程度受限,短期中國「也許能做出 1、2片做 Demo,但是無法量產,把良率搞起來。」但畢竟無人敢忽視中國想自主發展半導體的決心,是否終究會對台廠造成排擠效應,仍待釐清。 不過,就長期來說,不論前景如何,誠如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所言,「第 3 代半導體很重要又很困難……,對台灣來講,也是不可錯過的市場。」 過去,台灣曾經...

    台灣第一家砷化鎵元件製造廠漢威光電,日前決定切出 4 吋廠獨立引資或出售,據了解,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張翼新創立的易達通科技等都有興趣,其中又以易達通最受矚目。 張翼可說是台灣化合物半導體元老級人物,鑽研相關技術超過 30 年,一路從材料、磊晶、製程都有涉足。 張翼的學生、目前任職聯鈞光電的蕭佑霖表示,張翼教的研究項目通常具有商業化前景,比如他在 2006 年就開始氮化鎵的研究,那時氮化鎵甚至還未被稱為第 3 代半導體,「現在他的學生都分布在第 3 代半導體業界,包括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因此,元老級的張翼一有動作,自然會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現在最火紅的氮化鎵,張翼早在 10 多年前就開始與夏普展開合作研發,他透露,「他們找我做 GaN-On-Si(矽基氮化鎵),那時不知道要幹嘛,後...

  4. 2020年4月9日 · 分享本文.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企業正面臨工廠停工供應鏈斷鏈商店歇業等課題許多企業透過遠端上班措施人員健康控管措施調整供應鏈等方式面對疫情衝擊以上是面對疫情的短期措施但僅應對短期還不夠企業該如何打造更有彈性的供應鏈面對中長期的疫情衝擊顧問公司麥肯錫提出Supply-chain recovery in coronavirus times—plan for now and the future》報告,指出 6 項供應鏈業者可以採取的措施,應對供應鏈危機: 一、建立供應鏈的透明度,列出關鍵零組件,找出供應的源頭,並思考替代方案。 二、建立可取得的存貨,包含備料和售後庫存,確保供應鏈斷鏈後仍可讓生產線運作,提供產品給消費者。

  5. 2021年10月25日 · 2021-10-25. 分享本文. 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半導體大廠的全球佈局也引起各界關注。 消息 指出 , 電內部正計畫擴大海外布局,有意斥資超過千億元在新加坡興建第二座 12 吋新廠,串聯兩岸與新加坡產能優勢,搶攻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商機 。 電本來在新加坡就已設廠,目前新加坡當地最先進製程為 40 奈米,外界推估,電這次可能採用 40 奈米以下、如 28 奈米製程生產,而在當地再蓋一座 12 吋新廠,也能提升技術與資源等營運綜效。 究竟新加坡有什麼優勢能吸引電駐廠呢? 昔日的半導體業先驅,如今落後中韓台. Business Times 指出 , 新加坡曾是昔日的半導體王者,僅次於台灣,是第二個進入半導體代工產業的國家。

  6. 2018年12月17日 · 2018-12-17. 分享本文. 談到電動車市場,也許你第一個想到的是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或是電動機車 Gogoro,但其實少有新聞和爭議的「電動巴士」才是這個市場中最耀眼、最具市場潛能的部分。 據麥肯公司指出,從 2013 年以來電動巴士的複合成長率已經超過 100%,遠高於整個電動車市場的 60%。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也預測,電動巴士的數量將從目前的 38 萬輛逐步成長,2025 年達到 120 萬輛,這也代表到了那個時候,全球有 47% 的巴士都是採用電力運轉。 全球有 65% 的電動巴士在中國營運. 在全球的電動巴士市場裡,中國是絕不能忽視的一塊。

  7. 2022年3月14日 · 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自 2018 年起,便於全球智慧工廠進行評比,將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中表現最出色的智慧工廠列為「全球燈塔工廠(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作為典範。 評判標準為該工廠是否導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如自動化、工業物聯網(IIOT)、數位化、大數據分析、5G 等。 全球智慧工廠典範就是這些燈塔工廠.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 2021 年 21 間全球燈塔工廠,目前入選全球燈塔工廠累積至今已有 90 家。 儘管在過去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但多數的燈塔工廠不僅提高了產量,還找到了新的營收來源。 這些燈塔工廠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典範,然而入選燈塔工廠名單的企業並 非完全強調以機器取代人工,而是藉由數位化技術為工作帶來創新與改革以提高效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