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RankGPWDLPts
    138287391
    238285589
    3382410482
    4382081068
    5382061266
    6381891163
    7381861460
    8381861460
    93814101452
    103813101549
    113812121448
    12381391648
    13381381747
    14381371846
    15381391640
    16381091939
    1738992032
    1838682426
    1938592424
    2038372816
  2. A+醫學百科 >>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Internal Classic,Canon of Medicine,Neiching),簡稱《 內經 》, 中醫學 奠基之作,現存最早的 中醫 理論經典著作。. 共18卷,162篇,由《 素問 》與《 靈樞 》 (各9卷)組成。. 《黃帝內經》之書名,最早見於劉向《七略》和班固 ...

  3. A+醫學百科 >> 人體經絡 >> 十二經別. 經別 ,就是別行的正經。. 十二經別 ,出《 靈樞. 經別 》。. 指從 十二經脈 分出,走向胸腹、頭面的重要支脈。. 經別按 經脈 的 表裡 關係分成六組,稱為 六合 。. 十二經別構成了經脈的離(分別、分支)、合(會合、合併 ...

    • 產生原理
    • 心電圖記錄方法
    • 導聯
    • 加壓單極肢導聯
    • 單極胸導聯
    • 心電向量
    • 除極
    • 心電向量環
    • 偶聯間期
    • P波

    心臟周圍的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因此可將人體看成為一個具有長、寬、厚三度空間的容積導體。心臟好比電源,無數心肌細胞動作電位變化的總和可以傳導並反映到體表。在體表很多點間存在著電位差,也有很多點彼此之間無電位差是等電的。 心臟電活動按力學原理可歸結為一系列的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每一心動周期中,作空間環形運動的軌跡構成立體心電向量環。應用陰極射線示波器在螢幕上具體看到的額面、橫面和側面心電圖向量環,則是立體向量環在相應平面上的投影。心電圖上所記錄的電位變化是一系列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不同導聯軸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環在有關導聯軸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電位的大小決定於瞬間心電綜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與導聯軸的夾角關係。投影的方向和導聯軸方向一致時得正電位,相反時為負電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記錄紙對這些投影...

    心電圖描記方法在體表任何兩處安放電極板,用導線接到心電圖機的正負兩極,即形成導聯,可藉以記錄人體兩處的心電電位差。常規用12個導聯。標準導聯又稱雙極導聯,由W.愛因托芬於1905~1906年首創,在三個肢體上安置電極,並假設這三點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而心臟產生的綜合電力是一個位於此等邊三角形中心的電偶。單極肢導是威爾遜於1930~1940年代所創,即把三個肢體互相連通構成中心電端,在肢體通向中心電端間加一個Ω的電阻,中心電端電位接近於零,因此被看作無乾電極,探查電極分別置各肢體形成單極肢導。但由於所描記波幅太小,故戈德伯格又將其改良成加壓單極肢體導聯,即描記某一肢體的單極導聯心電圖時,將該肢體與中心電端的連接截斷,這樣其電壓高出50%。威爾遜所創單極心前導聯是將中心電端與電流計的...

    動物機體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將心電描記器的記錄電極放在體表的任何兩個非等電部位,都可記錄出心電變化的圖象,這種測量方法叫做雙極導聯,所測的電位變化是體表被測兩點的電位變化的代數和,分析波形較為複雜。如果設法使兩個測量電極之一,通常是和描記器負端相連的極,其電位始終保持零電位,就成為所謂的「無關電極」,而另一個測量電極則放在體表某一測量點,作為「探查電極」,這種測量方法叫做單極導聯。由於無關電極經常保持零電位不變,故所測得的電位變化就只表示探查電極所在部位的電位變化,因而對波形的解釋較為單純。目前在臨床檢查心電圖時,單極和雙極導聯都在使用。常規使用的心電圖導聯方法有12種。

    將探查電極放在標準導聯的任一肢體上,而將其餘二肢體上的引導電極分別與5000歐姆電阻串聯在一起作為無關電極。這種導聯記錄出的心電圖電壓比單極肢體導聯的電壓增加50%左右,故名加壓單極肢體導聯。根據探查電極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電極在右臂,即為加壓單極右上肢導聯(aVR),在左臂則為加壓單極左上肢導聯(aVL),在左腿則為加壓單極左下肢導聯(aVF)。

    將一個測量電極固定為零電位(中心電端法),把中心電端和心電描記器的負端相連,成為無關電極。另一個電極和描記器正端相連,作為探查電極,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別構成6種單極胸導聯,電極的位置是:V1導聯:胸骨右緣第4肋間,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2導聯:胸骨左緣第4肋間,作用同V1。V3導聯:V2與V4連線的中點,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4導聯: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處,作用同V3。V5導聯:左腋前線與V4同一水平處,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V6導聯:在腋中線與V4同一水平處,作用同V5。

    心電活動不論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啟動心室搏動的心電活動(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電活動,就稱為心電向量。它反映在各導聯上也不盡相同,這是由於各導聯(無論是額面或橫面導聯)的角度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要在三個標準導聯以外,在額面上還要三個加壓肢體導聯,此外還要做六個胸壁導聯?原因就在於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電活動上下,左右,前後的綜合心電向量,從而觀察其正常與否等等。

    心房、心室肌在靜止的間歇中,由於細胞內外離子(包括K+,Na+,Ca2+,cl-等)濃度差別很大,處於「極化狀態」。但一旦受到自搏細胞傳來的激動,這極化狀態便暫時瓦解,在心電圖上稱為「除極」(有少數學者稱為「去極」),由此產生心電活動。心房肌的除極在心電圖上表現為P波,心室肌的除極表現為QRS波群。當然在一次除極後,心肌又會恢復原來的極化狀態,此過程稱為「復極」。復極過程遠較除極緩慢,電活動所產生的振幅也較低。心房的復極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顯(唯有在右心房擴大時,P-R段輕度壓低)。心室肌復極則表現為心電圖上的ST段及T波。

    兩側心房,兩側心室的除極及心室的復極,這三項心電活動在胸腔內形成三個體向量環。將平行的光線從正前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額面上,便形成額面心電向量環。同樣,將平行光線從正上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橫面上,便形成橫面心電向量環。

    (或稱聯律間期,聯律間距):在一連串竇性激動P-QRS—T後,出現一個室性早搏。早搏前的QRS波群的開始點與室性早搏的開始點間的時間,稱為偶聯時間。連續兩個房性早搏,它們的P-P時間距離也稱為「偶聯間期」。

    心臟的興奮發源於竇房結,最先傳至心房,故心電圖各波中最先出現的是代表左右兩心房興奮過程的P波。興奮在向兩心房傳播過程中,其心電去極化的綜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後逐漸轉向左上肢。如將各瞬間心房去極的綜合向量連結起來,便形成一個代表心房去極的空間向量環,簡稱P環。P環在各導聯軸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導聯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圓鈍,隨各導聯而稍有不同。P波的寬度一般不超過0.11秒,電壓(高度)不超過0.25毫伏。

  4. 俠溪穴 滎穴,屬水。. 〖穴義〗膽經經水在此循地部渠道迴流井穴。. 〖名解〗. 1) 俠溪 。. 俠,通夾,被夾於中間之意。. 溪,地部流行的經水。. 該穴名意指膽經經水在此循地部渠道迴流井穴。. 本穴物質為 地五會穴 傳來的地部經水,本穴只是對其起了一個 ...

  5. 五臟. 五臟 ,人體器官名。. 指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 臟是指胸腹腔內那些組織充實緻密,並能貯存、分泌或製造 精氣 的臟器。. 《 素問 .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 靈樞 .本臟》:「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 ...

  6. 百會穴位於人體最高處,又為手足三陽經與「陽脈之海」———督脈的交會之處,所以此穴為人體陽氣盛極之處。. 根據「重陰必陽、重陽必陰」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百會穴當具有良好的 鎮靜 安神、 熄風 定驚的功效。. 臨床中對於因為陽氣過於亢盛所導致的疾患 ...

  7. 內關 ,內在之關要,在《 靈樞 • 經脈 》中又稱為「兩筋間」。因位於腕臂內側, 掌長肌 腱與 橈側腕屈肌 腱之間, 腕橫紋 上2寸處取穴,手厥陰之絡由此別出沿本經通過肘關,肩關上行繫於 心包絡 。穴歸 手厥陰心包經 ,為本 經絡 穴,又是 八脈交會穴 之一,通於陰維脈,主治本經經病和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