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9日 · 昔日新聞. 明報 > 新聞 > 港聞. 科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手性化學. [2024.04.29] 發表 推文.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汪君博士(圖:香港青年科學院) 【明報專訊】手性分子就像我們的左右手,儘管它們是鏡像對稱,卻永遠無法完美重合,這種神奇的鏡像性質在化學世界中被稱為「手性」 (Chirality)。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汪君博士 (圖)解釋手性及它在藥物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什麼是手性? 手性分子是具有兩種相似但獨一無二的鏡像異構物 (Enantiomers),分別稱為「左旋體」 (Levoisomer)和「右旋體」 (Dextroisomer)。

  2. 尺神經受壓迫的症狀包括:尾指及無名指尺側 ( 即接近尾指)的半邊有針刺痲痺感,尤其在早晨剛醒時最明顯,隨着症狀的惡化,手指的感覺變得較遲鈍,手指的動作也不靈活,包括彎曲尾指、張開手指、拇指與食指夾紙的力度減弱,更嚴重時肌肉會出現萎縮,而無名指與尾指可能會變成爪狀。 由於手麻木的病因繁多,醫生必須作出準確的診斷才能施以. 適當的治療,首先醫生會向患者或照顧患者的親友詳細查詢病癥和症狀的進展等,然後做詳細的臨床檢查、包括檢查感覺、肌肉的力度和反射 (reflex) 等。 醫生會按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安排更多的檢查,包括: ( 一) 驗血和驗尿; ( 二)X 光和超聲波; ( 三) 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

  3. 1 天前 ·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4. 2019年11月11日 · [2019.11.11]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大埔醫院北面的大埔第9區,預計2023年有新公屋落成,邨內預留地方興建一間全新資助小學。 教育局將校舍分配予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該會回覆本報稱,新校擬取名「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現時正與教育局、建築署磋商校舍設計,預計最快2023年9月正式開校;又稱新校會引進芬蘭校園設計,讓學生置身豐富的感官體驗空間,激發學習靈感、創意等。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據教育局資料,新校位於大埔第9區,設有36個課室、地盤面積7085平方米,暫定2023年中落成。 獲分配新校的五旬節聖潔會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重視全人教育「靈、德、智、體、群、美」,將學校營造成一所能給予學生信任、安全感和溫暖的家園,建立孩子及家庭應對21世紀國際社會轉變及挑戰的能力。

  5. 2023年2月20日 · 《風再起時》講述曾拒絕受賄而飽受壓迫的警察磊樂 (郭富城飾)與南江 (梁朝偉飾)均想改變現狀,攜手建立警察貪污制度,並坐上總華探長職位。 當兩人權力漸增,黑白勢力失衡。 磊樂太太蔡真 (杜鵑飾)暗助老公上位,被黑幫遷怒;一直跟隨磊南兩人的肥仔B (周文健飾)及嚴洪 (譚耀文飾)亦幾近翻臉。 1970年代當廉署成立,要通緝貪污探長,磊樂與南江隻手遮天的年代落幕。 有關當年四大華探長的故事,充滿戲劇性,港產片早已拍到爛;據聞此片初剪版本6小時,相等於兩集《阿凡達》加起來的長度,自然不可能在戲院上映,刪減至現在144分鐘的「折衷」版本,到底犧牲了多少細節、人物塑造,以及真正想表達的宏觀藍圖? 大概只有身兼編劇的導演翁子光才知道。 將來可會像《梅艷芳》一樣,剪出導演版在串流平台播放,為電影補白?

  6. 2023年10月12日 · 昔日新聞.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的近前合伙人捲性騷擾 事主索償 初級女律師稱受壓性交 怕毁前途染HPV續啞忍. [2023.10.12] 發表 推文. 據入稟狀指,答辯人Stefano Mariani(圖)事發時在的近律師行(Deacons)任職,今年6月離職,轉到Baker & McKenzie香港分行任職。 本報向兩間律師行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明報專訊】一名前律師行男合伙人被指「情感操控」初出茅廬的女律師,事主前日透過私人律師入稟區域法院,控告對方違反《性別歧視條例》,要求書面道歉及賠償。 入稟狀指男律師塑造自己為法律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讓事主相信二人發展關係有利其事業發展。

  7. 2024年5月21日 · 孽債. @麥煒和醫生. Take嘢記. @麥煒和醫生. 港社會充滿包容,就連明顯的江湖伎倆,好像什麼養生特選、偏方食療、生物能量、細胞共振,也能闖出所謂另類療法的市場。 筆者已多次指出偽醫學的特性,今期會為大家簡述何謂科學的態度,本文參考了 Richard Dawkins 寫給十歲女兒的《Good and Bad Reasons for Believing》及繪本《The Magic of Reality》—十歲小孩已能理解,說明科學絕非深奧的道理(注:兒童七歲後開始發展概念思維,十歲是思考啟蒙的適當年齡;但若說五歲小孩已懂「憂國憂民」,便肯定是發言者捏造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