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1日 · 創業並非孤軍作戰,Alvin以打機來形容經營做生意的過程,有如角色扮演遊戲一樣,要找到好的隊友,組成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才能夠「打大佬」。 公司的軍隊不是進攻手及防衛軍等角色,而是銷售、市場營銷及產品的總監,為公司出謀獻策。 決定投資初創除了看重初創創辦人的信心外,投資金額仍取決於它的成長階段,以及是否在風口位。 Alvin指,風口位即是現在最熱門的初創,行業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其研究開發及人才成本雖然較高,但未來發展潛力常被市場看好,估值可達千萬元以上。 投資初創屬高風險高回報,拾貳門創科資本至今已投資了逾10間初創公司,Alvin認為當中最成功的投資,是投資在一間人工智能及數據公司。 他看中他們掌握的技術及發展概念,在投資後6個月,該初創更被阿里巴巴洽談入股。

  2. 2024年1月21日 · 2023年末,中國內地的5年定存利率普遍在2.25厘左右,2024年還將迎來幾波息潮——不少銀行已經到2厘。 內房危機、裁員潮、突破新低的就業率,銀行暴雷的新聞,這批存款移民對中國內地的經濟形勢已經相當缺乏安全感。

  3. 2018年10月8日 · 一文話你知. 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又稱「準」)1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7,500億元人民幣,是年內的第4次。 經常聽到「準」,但人行為何有此舉措? 對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人民幣升跌是好事或是壞事? 一文解釋你知。 何謂存款準備金率? 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各國的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所吸納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或者是進行炒股票等金融投資,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資金,存放在銀行內或繳存在中央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 而存款準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為什麼要準? 各國的中央銀行通過準,可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對外信貸的資金流動性,從而達至宏觀調控的目的。 若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會相應增加。

  4. 2018年10月10日 · 就今次中國人民銀行的降準措施,所釋放的7,500億元可作為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3.定向降準及全面降準的分別? 定向降準較具方向性,向特定金融業進行降準,例如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全面降準則適用於所有金融機構,不限於農村小銀行等特定機構。 4.降準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降準通常被認為是央行向市場「放水」,目的於增加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令內地中小企業較容易借到錢,維持經濟增長。 另外,反映製造業狀況的9月份的中國採購經理指數跌至近7個月低位(50.8),有分析指,降準做法可穩定市場情緒。 5.降準會令人民幣貶值? 翻查最近3年的人行降準紀錄,降準後人民幣滙價升跌,似乎沒有既定的規律。

  5. 2023年12月30日 · Perkins在華爾街底層掙扎時,他的朋友卻依然辭職借貸環遊世界——這成了朋友一生的財富。 而當Perkins數年後想要效仿時,卻發現太多現實因素使得他再也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健康、時間、金錢是獲得人生幸福感的三大要素。 步入暮年,即便金錢數字依然在增長,但健康與時間不再,即便是有錢,某些體驗卻再也買不到了。 多少富豪在暮年一擲千金只為了晚幾天拔管——但這樣真的值得嗎? 未清零的財產,都是你浪費的生命活力. 有人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清零財產,才算是好好享受到人生?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很樸素的道理。 現代社會工作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但Perkins則更加直接,他表示,工作就是在用生命活力交換金錢。

  6. 2019年4月11日 · 科技公司受科網泡沫爆破影響,僅數十間仍然營運,帶動PacificLink的急速發展,為配合業務增長,他開始收購同行,員工一度有近百人。 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衝擊全球經濟。 在前2次危機後,Alvin的公司根基已穩,能應付惡劣的市場環境。 PacificLink在金融海嘯前已簽訂定單,為海洋公園設計網站,有助力抗海嘯衝擊。 此後,PacificLink亦開始轉型,由網站設計轉往設計手機應用程式及社交網絡營銷。 公司穩步發展後,Alvin為公司申請上主板時,卻遇到國際企業Accenture洽談收購。 考慮到員工未來的發展,以及讓自己一手創立的心血踏上國際舞台,Alvin決定將「親生仔」出售。 創業路上屢獲指點 盼將經驗承傳. Alvin創業時,不少前輩曾為他指點迷津,教會他如何投資公司。

  7. 2020年3月12日 · 8個投資策略應對股災危機.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發展)李澄幸表示,若市民擔心本地經濟衰退的風險會累及自己的事業和收入,一般而言可預留約1年開支的應急備用錢,一方面避免影響家庭日常運作,另一方面亦有較長時間尋找新工作。 專家:防患於未然. 盡管本地經濟衰退的警號已響起,李澄幸樂觀地看,經濟下行也是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的好時機。 他強調要「防患於未然」,市民應疏理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標,規劃「必須做及不可延遲」的事情,同時避開「情緒化的投資決定」,可考慮下跌空間有限的定息產品,如持有現金、外滙貨幣或敍造定期存款計劃等,構建穩定的投資組合。 別拖到最後始「壞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