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0日 ·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13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由此可见,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就是“国际一流”和“世界级”。 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来说,其战略意义具有节点性、全面性和长远性三大特质。 跨区合作推动政策创新.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各地都在密锣紧鼓积极筹备和推进,香港亦应该重点倾注人力、物力和财力率先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专案建设。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发展的节点性意义. 香港在回归21年间,中央政府给予了CEPA、“自由行”等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的积极措施,但这些措施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 2024年2月14日 · 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又以一篇“让我痛苦地承认,香港现在已经玩完了(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以香港股市表现差为由,进而声称基于香港内部政治、内地经济及中美因素三方面因素难以改善,所以他判断“香港已玩完”。 罗奇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竟然以充满主观色彩的字眼来预判一个地区的前途,显然与学者应有的专业精神相距太远。 而其所列举的理由和数据,不仅不专业,甚至还不如一些网上“黑粉”。 让我们逐一来看。 国安法巩固提升香港优势. 首先,罗奇称,2019年修例风波导致中央为香港立国安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 这个理由完全是建基于其个人的偏见。 两年前,罗奇还称由于国安法“他再也不会踏足香港”,若是一个严谨理性的学者,又岂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3. 2020年12月9日 · 《玻璃天花板》记录了四十一岁到五十岁两度打破美国社会刚硬的“玻璃天花板”,当上了着名大学的院长和校长的心路历程。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写下他五十岁荣归故乡,与一众志同道合之士同心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奋斗华章。 吴家玮教授的三项创举特别令人敬佩:一是首创“访问学者”这一学术名衔,从一九七八年至今使得数十万中青年学者头顶光环,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名校进行学术深造。 二是与一众志同道合之士,成功创办了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创校校长十三年之久,成功把科大打造成为世界顶尖名校,载誉世界高等教育史。 三是率先提出了“湾区”构想,首倡借鉴美国三藩市湾区发展模式,把香港与深圳建成“深港湾区”,互相借力共同发展创新科技。 这一创举现已被提升定位,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当中。 首创“访问学者”名衔

  4. 2024年3月25日 · 首届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研讨会日前成功举行,吸引了大湾区的多个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院校机构超过130人参加会议。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杨金才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创新) 赵汝恒教授等出席并致辞。 研讨会上,大湾区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低空经济前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合作机会进行了研讨,并以“低空畅想,智汇湾区”为主题,就香港如何赋能大湾区低空经济建设进行了交流对话。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利地推进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与香港在产学研用各领域全方面的深度融合,有望实现在专业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创造巨大发展机会,继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快速占领高地。

  5. 2022年6月6日 · 1997年7月1日,年约10岁、父亲为香港永久居民的吴嘉玲偷渡来香港,未能获得居港权,引发争议。 7月9日,特区政府向临时立法会提出入境条例修订条例,于翌日实施居留权证明书计划,规定有关人士必须持有附贴有效居权证的有效旅行证件 (即单程证),才可确立基本法第二十四条二款第 (三)项所指的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身份。 吴嘉玲在父亲的代表下,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称入境条例有关修订违宪。 其后,同样提出司法覆核的人士增加。 终审法院于1999年1月29日裁定,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不论有无单程证,不论婚生或非婚生,不论出生时父或母是否已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均拥有居港权,吴嘉玲胜诉。

  6. 2022年6月20日 · 2016年2月8日晚上,旺角山东街和砵兰街交界地带,有鱼蛋小贩涉嫌非法经营,与到场执法的食环署职员发生冲突。 大批所谓“本土派”人士到现场滋事,并冲击在现场调停的警员。 事件经过. 揽炒组织“本土民主前线”在当日借口支持小贩摆卖,召集数百示威者四处纵火,以杂物阻塞弥敦道等旺角主要道路,警方与现场示威者对峙了约一个半小时,示威者仍不离开,反而用自制盾牌冲撞警方,并不断向警员投掷砖块和杂物。 警方随即展开行动,用盾牌和胡椒喷剂驱离示威者。 在警方执法过程中,有现场警员被严重袭击头部,生命安全遭严重威胁,警方为保护同事生命安全,在亚皆老街及上海街交界处开两枪示警。 警方已经克制并使用最低武力。 示威者拆除行人路上的地砖并向警员投掷。 (路透社资料图)

  7. 2019年11月1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起开放25个名额供港澳年轻学者申请,香港6所高校的21名学者获选,每人获资助130万元人民币(约145万港元)在香港进行研究,资助期限3年。 其中,港大人数最多,有7名学者获选。 中大则有4人、科大和城大各有3人、理大和浸大各有2人,获选项目多为香港见长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 有学者表示,这充分体现国家对香港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关怀和支持,有助港科研发展。 /大公报记者 周琳北京报道.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自2012年起设立。 旨在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未满38周岁的男性和未满40周岁的女性科学家申请,要求具备5至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 获选项目展现港科研优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