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0年,改编自科幻小说《隐身人》的科幻电影《透明人》上映;在现实的当下,由硅纳米材料制造而成、可以达到隐形目的的斗篷早已经被科学家们攻克。经典科幻电影中那些“必备元素”——克隆技术、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也都正在照进现实。

  2. 2014年7月30日 · 2004年,一部名叫《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美国影片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一对恋人分手后,两人通过被称作“目标记忆清除”的虚构程序,删除了有关对方的所有记忆。 不过,这部软科幻电影完全不拿科学做噱头,也并未对记忆删除的科学原理进行说明和论证。 但是,近日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却表明,电影中删除记忆的情节或许可能成为现实。 荷兰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成功采用电击疗法删除了人类大脑里的指定记忆。 这一突破有望在未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心灵受过创伤的人忘记痛苦的过去。 何为记忆. 记忆是个奇妙的东西。 大脑对事物的记忆过程大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从外界提取我们关注的信息,并不断地使用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这就是记忆两个必需的步骤——“记”和“忆”。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将记忆现象称为“火在蜡上烧成的图像”。

  3. 读书荐书.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4. 2019年3月5日 · 作者:Amber Dance /文 楠/译 来源: 发布时间:2019-3-5 21:13:22 活细胞成像:更深、更快、更宽 在短短20小时内,斑马鱼胚胎就从一个单细胞发育成一个拥有2万个细胞能够扭动尾巴的生物体。自从Philipp Keller在2005年开始读博士时,他就想看看在如此 ...

  5. 2019年3月5日 · 从1977年的《星球大战》系列到1999年的《黑客帝国》,从2009年的《阿凡达》《2012》到2014年的《星际穿越》,可以说,科幻电影的每一次突破都必然伴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飞跃。 “一方面,科幻电影以新科技的发展为内容,通过夸张的手法向人们展示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另一方面,科幻电影借助发达的摄影、数码技术,将一个个目前所不能实现的科学奇观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科幻电影中的神话叙事研究》一文这样阐释技术与科幻电影的关系。 《阿凡达》之所以能够创造全球票房神话,显然是与其划时代的制作技术分不开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参天巨树、漂浮的群山、会发光的动植物……每个画面让人仿佛误入了奇幻世界。 这部影片被誉为是凸显电影技术的巅峰之作,使电影制作技术真正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

  6.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电影人可以拍出情感片、战争片、喜剧片、悲剧片、悬疑片甚至恐怖片,但唯独拍不出科幻片。纵观中国电影历史,科幻电影寥若晨星,特别是近30年来,在美国科幻大片的冲击下,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序列中更是难以谋得一席之地。

  7. 2021年6月1日 · 作者:Mike May / 文 楠 / 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6-1 16:34:40 解码深层组织:多光子显微镜 纵观生物成像的历史,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看得更多携手并进。有时,取得进步,我们得以用更高的分辨率来观察事物;有时他们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样本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