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3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不日禁映? |《中英街一號導演趙崇基移民離港連含蓄都無空間. 撰文:陳淑霞. 出版: 2021-08-13 08:00 更新:2021-12-23 19:28. 183. 今年七月某天導演趙崇基在報紙專欄以出走為題告別香港宣布舉家移民不捨藏於字裡行間。 他近年習慣記載生活見聞,也寫對政局的希冀與歎息,補足他在攝錄機以外的視角。 瞧見社會的無力絕望、悲喜交集,趙崇基渴望拍成電影,記錄時代寫照,但轉念間又是掙扎,面世無期。 話題前作《中英街一號》,講六七暴動及雨傘後遺,雖然兩面不討好,但起碼已透露心聲,惟電影審查引入《國安法》考量,紅線似是無形,他預視創作自由會急速收窄,「依家就算幾含蓄都會驚,因為連含蓄都無空間。 【電檢條例修訂系列之三】 延伸閱讀:

  2. 2018年3月23日 · 中英街1號導演趙崇基身上我們會發現所謂的風骨到底是什麼六七暴動為主題的中英街1號上星期剛在第13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為港增光香港很多上咗岸的導演都北上掘金錢人人都愛但是否賺得順心稱意有否違背良心則是趙崇基導演考量的問題:「內地會跟你說不能拍同性戀題材會跟你說要加兩個內地演員這些規限之下拍的電影不會是純粹的電影』。 」合拍片,他不是沒拍過,2011年的《英雄.喋血》趙導便初嘗滋味。 然而有些經驗一次就夠,可一不可再。 其後的他投身教育工作,現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助理教授,期間一邊籌措《中英街1號》的事宜,一邊為香港電影培養新血,過程亳不簡單。 可以拍自己喜歡的電影,這是合拍片給不到趙崇基導演的自由度。 (高仲明攝)

  3. 2018年3月24日 · 趙崇基說:「不是你改名就等同改變了歷史以及改變大家對這個地方的感情和記憶。 《中英街一號》由游學修、廖子妤和盧鎮業(小野)主演。 電影連接1967年及2019年,講述這兩個年代中,年輕人如何出於自身對香港的愛,被動或主動地投入抗爭。 訪問期間,談起2018年,也是法國六八學運50周年。 青年對生活在此地的愛與怒火,也許相輔相成。 想看更多劇照可點擊下圖: + 5. 趙崇基覺得,這部電影延續了他一向關心的命題,就是每件歷史事件當中,蘊含一種時代意義。 他不希望只純粹拍一部電影予六七暴動的過來人看。 (受訪者提供) 電影的起點,是8年前某日,一個六七暴動的少年犯石中英找他。 石中英娓娓道來六七暴動裏有許多遭遇相近的少年犯,邀請趙崇基採用這個題材拍戲。 1967年,趙崇基只有6歲。

  4. 2018年5月29日 · 由趙崇基導演執導的中英街1號未上映已經成為這兩個月的熱話憑著六七暴動這個有血有肉的題材加上早前導演透露政府以荒謬理由拒絕資助電影拍攝引起政治審查疑雲令不少觀眾對電影產生了好奇心及同情心加上電影在大阪亞洲電影節獲頒最優秀電影賞」,令人對其品質有了先天性的肯定因此,《中英街1號舉行的優先場幾乎場場爆滿。 導演對這部戲的看法,我們早前已報導過,那麼演員們對《中英街1號》這部如此具爭議性的電影又有何看法呢? 《中英街1號》題材敏感,未上映已頗受觸目。 部分演員因題材敏感拒演. 《中英街1號》由游學修、廖子妤及盧鎮業三位年輕演員主演,電影分割為1987年及2019年兩部分,而三位演員在兩個不同的時代中亦各有不同的發揮及想表達的訊息。

  5. 2017年1月18日 · 資深電影人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趙崇基Derek對於這點有什麼看法? 「施政報告在創意產業方面對錯了焦點! 」Derek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是「紅褲仔」出身的電影人,還是來自大專院校的學術派,香港從來不乏培訓人才的途徑,如果政府在培訓方面分一杯羹,顯然並不是解決問題。 「重點是香港需要製作多些本地電影,讓年青人有更多制作機會,累積經驗,自然能夠提升專業。 「打開今年金像獎候選電影名單,發現大部份都是合拍片,甚或乎導演都是內地人,感覺很奇怪。 」本地電影的製作賣少見少,誘因當然是大陸市場主導,Derek也直言「大家太過focus大陸市場時,它的主導性便高於一切;很多資深制作人早已北上發展,把事業的重心放在大陸,學生畢業後,哪來機會拍電影?

  6. 2018年5月19日 · 趙崇基導演強調,《中英街1號是一齣電影不是一篇學術論文有故事有人物和有信息但沒有一錘定音的結論。 沒有結論,但立場呢? 趙解釋,「不論是六七暴動或雨傘運動,在我心目中,其實沒有太大爭議性。

  7. 2018年4月29日 · 電影消息. 趙崇基. 搶先表達. 《中英街1號繼在大阪亞洲電影節獲最優秀作品大賞昨晚又於烏甸尼遠東電影節上參展並獲得電影節主席Sabrina Baracetti觀眾影評人等一致讚賞。 《中英街1號導演趙崇基更被觀眾的反應感動而落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