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5日 · 若然失憶大道演變成電視系列幾可肯定會跟隨迷離劫的路線將奇幻元素古怪人物不斷放大加劇到一個不易消化的地步然後答案才慢慢浮現而不會像如今電影版本於兩個半小時可作完滿解釋再留下開放的想像空間。 觀眾/評論是否追得上David Lynch的想像/思考步伐呢? 且看《迷離劫第三季的反應就知道電影作者可以走得有多前衛同時可見《迷離劫》相隔多久才回應最初鋪排的伏線,或就了解《失憶大道》快速卻貌似完整地終結故事,是有多難能可貴。 循環夢境的閱讀趣味. 由於《迷離劫》第三季結局關鍵將很可能繫於Audrey之夢,似乎《失憶大道》初始的靈感與《迷離劫》可能有所重疊。

  2. 2017年7月17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熱血青年失憶逃出恐懼之方. 搜尋. Google. 2002年的恐怖/靈異電影集體地發展出一個「現代化」的變奏,就是企圖去說明靈幻空間,乃源生自心理封閉的個人投射,因此如《異度空間》、《見鬼》,都搬出心理學人的角色以 ...

  3. 2015年6月19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九七港片的97情懷. 搜尋. Google. 自九三年至今的五年來,港產片在本土市場節節敗退,陷入前所罕見的逆境之中。 電影中不時流露的末日焦慮,除了有九七的政治因素外,可能與電影人普遍感到生計受威脅的危機感(經濟因素)有更大的關係。 七月一日政權順利過渡後卻爆發金融風暴,社會經濟衰退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 《鐵達尼號》(Titanic,1997)風靡全港破盡一切票房紀錄,正好是這兩重危機的一道絕佳注腳。 從九七年賀歲片的成績可見,連天皇巨星成龍和周星馳的叫座力亦已露出疲態,形勢比當年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震撼時更加惡劣。 而更不妙的,是觀眾離棄港產片的集體心理極富傳染;於此跟紅頂白毫無自覺的大眾傳媒,自然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 2018年3月9日 · 馬楚成的新作失憶界女王也是一部談失憶的電影當中飾演阿當的古天樂因為曾經面對愛人離世而再付出感情之際便會因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先是暈倒繼而失憶應采兒飾演的丁叮正是令對方付上真感情的角色在真愛與失憶之間劇情步步發展香港在經濟不景肺炎肆虐人心惶惶的當下進入了後失憶時代

  5. 2017年7月25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失戀急讓》:維穩維到這個地步. 搜尋. Google. 假如失戀急讓不是在今天上映或許戲中張家輝角色反映的所謂港式經紀遭遇會令觀眾真心發笑(故勿論那是嘲笑恥笑還是失笑)。 事實上,張家輝演得算好笑,真心做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懂得演,就會這樣演。 不過,在今天香港的社會時勢來看,《失戀急讓》令人笑得倒抽一口涼氣。 毒藥,從來包著糖衣。 戲中,資深地產經紀張家輝,為了滿足空姐女友胡杏兒對「真愛的要求」,買下小型單位,跪下來奉上鎖匙求婚,但胡杏兒嫌單位太細,給他一年時間,買下大一倍的單位才好再求婚,故事也由此再開始。 如此荒謬的戲劇行動,在TVB的長壽鬧劇見怪不怪。 無處不在的認命與犬懦. 《失戀急讓》也以鬧劇手法處理,以荒唐來撩撥觀眾笑腰。

  6. 2018年6月28日 · Jump to navigation.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賭俠見滄桑,幻影覺唏噓. 搜尋. Google. 新一年首部港產片《失業皇帝》,擺出回應社會經濟衰退失業浪潮的姿勢,實則完全不是那回事。 不但葛文輝等一夥「丐幫」寫來不痛不癢,羅嘉良被奸人陷害到翻身成功的過程,更是在八十年代電視長劇的公式上加上粵語片的懷舊點滴,那份妙想天開的狂想曲味道今已看來又是那麼過時。 反觀去年初的《行運一條龍》,儘管拍於金融風暴後遺症尚未深化時,對危機喜劇化的誇張卻恰到好處,那份草根小市民味道更非《失業皇帝》可及。 張堅庭小本拍攝的《失業特工隊》,則勝在以中產幽默來面對逆境,重拾平淡和人情而不流於苦澀。 兩者都不失為對社會和時代有感應的九八作品。

  7. 2017年7月30日 · 粵語片失憶備忘錄. 搜尋. Google. 《信報》副刊欄目「忽然文化」作者占飛,在日前發表〈鄧光榮蝕大本「造就」王家衛〉一文,文章開首幾段對香港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批評,引起了一些粵語片愛好者的激烈反響。 以文論文,占飛的評論實是有失偏頗,極須商榷討論。 占飛先說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與八十年代以後的電視劇無異,詬病粵語片「製作簡陋」、「所謂七日鮮」。 首先,占飛的指控未必與事實相符。 誠然,五六十年代確有大量歌唱片與粵曲片充斥市場,它們純粹以擔頭牌的生旦作招徠,拍攝倉卒不工,沒有太大的藝術成就可言。 不過同期的粵語片壇卻有為數不少的嚴謹電影公司,如新聯、光藝、港聯、中聯、華僑,當中牽頭主事的盧敦、秦劍、劉芳、吳楚帆、張瑛等,都是有抱負的電影工作者(不然就不會出現兩次「粵語片清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