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2月12日 · 多看寓言故事能訓練我們如何從故事中抽取隱喻和寓意熟能生巧配合謹慎的眼睛自然無往不利

  2. 2012年4月27日 ·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3. 2016年5月27日 · 2016-05-27. 謝向榮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莊子.逍遙遊》旨為破除相對概念之執着,說明以無待心境遊世之妙理。 全篇以鯤鵬之飛起筆,描繪出一個廣大無窮的奇妙世界。 惟大鵬騰飛萬里,並不是憑空而起的,牠需要做好準備,靜待時機,才能乘風翱翔。 小鳥限於自身識見,無法想像大鵬高飛的遠大境界,於是冷嘲熱諷,自以為是。 在這段故事後,莊子作出了以下的總結: 小知①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②,蟪蛄不知春秋③,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④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⑤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⑥。 而彭祖⑦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壽比不上長壽。 何以知道如此呢?

  4. 2018年7月13日 · 此之謂物化。 本篇所言「物化」,是齊物論的核心。 要了解這種深玄的哲學思想,首先需要明白道家常言之「道」,到底有何內涵? 關於「道」,《周易.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第四十二章亦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說明天地萬物均由陰陽二氣化成。 就此而言,萬物的本體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凡有得必有失,有正必有反,有利必有弊,天下一切無不如此相對而生。 人若有所偏執,滯於形而下之外相差異,則萬物無不分化,紛爭隨之而生;相反,若能泯除成心,直觀形而上之共通本質,則萬物皆可同化,達至齊一境界。 莊子主張人應感悟大道,順應自然,放下執念,以明靜本心直觀萬物本源,而毋須再去區別諸事間之差異。

  5. 2016年4月15日 · ③ 鵬:諸家或以為乃寓言虛構之名(郭象、林希逸),或以為即古鳳字(崔譔、陸德明)。

  6. 2017年11月22日 · 2017-11-22. 國王的新衣是家傳戶曉的寓言旨在諷刺國王的自大與無知及臣子的阿諛奉承的確古往今來掌握權力之人易淪為偏聽之人因此易受臣下蒙蔽當再沒有人敢直言便是國家社稷衰敗之象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深諳此理故常以寓言引導在上者反省以避免重蹈前人之覆轍。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一則《棘刺母猴》的故事,正是提醒君上應保持理性,以判斷臣下的花言巧語。 燕王好微巧,衛人曰:「能以棘刺之端為母猴。 」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試觀客為棘刺之母猴。 」客曰:「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 」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其母猴。 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

  7. 2017年6月2日 · 2017-06-02. 《伊索寓言中有很多家傳戶曉的故事其中狼來了此一寓言教育孩子應要誠實不可說謊欺騙他人否則終會自食其果。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教訓,與《狼來了》寓意相同。 「烽火戲諸侯」此一故事,大意謂周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動輒點起求救的烽火,欺騙各路諸侯趕至,白忙一場。 結果,幽王失去諸侯信任,當敵寇真的來襲時,再也沒有諸侯前來相助,最終自取滅亡。 奠下紅顏禍國論. 周幽王不愛江山愛美人,為博褒姒一笑,傾國傾城。 從此,褒姒成為了禍國殃民的邪惡象徵,《詩經.瞻卬》中有「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句,《正月》更直言:「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李商隱在詩作《北齊》中亦謂:「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奠下「紅顏禍國」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