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7日 · 然而在偽裝和真實的複雜掙扎中,則較表面,反而劉的角色複雜得多。 想「回復」身份的願望,是一目了然的,反而劉所考慮的可能不是「回復」自我與否,而是甚麼才是最有利自身的身份。 這顯出編劇在╱邪對立的警匪片中,突破既定的道德 ...

  2. 2007年1月21日 · 梁朝偉飾演的總督察劉正熙無疑是一個城市的符碼。 他的復仇故事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他永遠都是一個輸家:友情上、親情上——他註定甚麼都沒有。 但吊詭的是正熙所表現的,並不是沒有身分,而是身分與時間,永遠是錯配的。 當他小時候慘被滅門之時,澳門人的身分失去了,香港人的身分卻被建立起來,當他想一報被奪身分之仇之時,則才發現自己是摧毀真正身分的始作俑者:梁朝偉在電影末段的醫院病房,著意表現出一種出自內心關心的表情,與之前虛假的情意作鮮明對照,一個輸家的形象突然浮於水面之上。 將之放大於城市當中,則香港的身分彷彿永遠是不對的。 導演彷彿說著:「我們是有根的,可是這根從來不帶給我們養分。 」則傷城之傷,在這處有頗特別的闡述。

  3. 2003年2月1日 · 作者 鳳毛 2003-02-01. 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編劇:麥兆輝、莊文強. 演員:劉德華、朝偉、黃秋生、曾志偉、杜汶澤、鄭秀文、陳慧琳. 《無間道》整部電影的橋段,雖然仍然不脫港產警匪片及臥底的格局,但它對各人物的造型,以及情節的布局,的確 ...

  4. 2017年7月17日 · 首頁簡介作者. 無間道:巧妙場面經營的示範佳作(節錄) 搜尋. Google. 《無間道》在芸芸部門配合下所見的成績,除了演員的演技出色外,另外亦以個別場面的設計較為突出,故此也易於烙進人心之中。 例如片首(11:10至13:18)黃秋生第一次於天台上見朝偉一幕中,導演刻意用迴避目光的方法,來處理兩人的感情交流;也藉此帶出當中不見得光的糾結──朝偉心中當了九年臥底的怨懟,以及黃秋生對他的愧疚。 這場戲中只有兩個鏡頭呈現了兩人的正視,但都以爭辯對抗的吵架氣氛告終,暗中帶出實話實說的相交方法已行不通。 當黃把公文袋交給的一刻,導演以兩人把偷聽器來開玩笑(植入體內的好不好? ),及兩人的目光同樣斜望前方的偷聽器,含蓄地交代了二人的默契其實盡在不言中。

  5. 2020年8月25日 · 《傷城》片首以俯瞰角度窺見2003年的香港,而丘建邦(金城武飾)在情人自殺後沉溺三年而以另一個姿態出現──縱使這個姿態總是醉醺醺的蹣跚走來,亦容易導人想像那是走出陰霾的新局面之象。 而電影更有意明言的,是英文片名所指的「Confession of Pain」──那會是承認傷痛,或為傷痛而懺悔,有接受責任的意思。 這個意義便得靠劉熙/陳偉強的報復陰謀才得以成全。 因為,如非要為報仇而背負超過廿年的死心不息,便不會有今天的冤冤相報,而最終卻是替自己築起無間偏執,無至涅槃。 當然,丘建邦為情人之死追查,亦是另一重偏執的展現,可對照劉熙/陳偉強的陰暗面,只不過這是比較表面的尋根覺悟。 劉熙/陳偉強正正因此導引故事,亦導引解讀。

  6. 2003年10月6日 · 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編劇:莊文強、麥兆輝. 演員:黃秋生、曾志偉、吳鎮宇、劉嘉玲、陳冠希、余文樂、胡軍. 問一:劉健明(劉德華/陳冠希)是「好人」? 看《無間道II》,大抵有很多話題值得細談。 首先是劉健明的角色,由第一集開始,電影的幕後製作人一直強調劉健明處於邪之間的掙扎,其實我對此說法一向甚抱疑竇,但始終想看看他們在第二集中作何安排才下判斷。 現在我的結論是:如果這不是幕後人的虛招,以圖引誘觀眾對劉健明一角增加正面肯定的觀感,來刺激入場意欲,則必定是一「意圖謬誤」的最佳明證。 在【無間道前傳.劇本.編劇論述】(星島出版,03年7月初版)中,我們清晰可見幕後人強調劉健明想做「好人」的企圖,然而在第二集中,觀眾更明確地看到他的奸險其實一直有根有本。

  7. 2003年3月10日 · 導演:彭浩翔. 編劇:彭浩翔、葉念琛、李敏. 演員:曾志偉、陳小春、杜汶澤、賈宗超、毛舜筠、盧巧音、原子鏸. 以「後九七無能」為題,自然是借「90分鐘純沙龍」(3.10.2003)的題目發揮,如果後九七至後七一之間港片的確出現一個「新無能英雄」現象,在芸芸電影如《絕世好 Bra》、《鍾無艷》、《我家有隻河東獅》、《千機變》、《百年好合》、《新紮師妹2》、《戀上你的床》等等之外,《大丈夫》絕對應算入「無能」之列。 這裡說的「無能」是廣義上說的「無力」,一種時不我與、風光不再的男性窘境,相對的是女性的強勢(但不一定是女性意識)。 《大丈夫》四個男人肯定是弱勢男人,在十四小時偷食追捕過程中,其中三人不斷懷緬的卻是五年前的風光,另一個就根本未見識過所謂的黃金年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