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日 · 2023-11-02 04:02:24 大公报. 字号. 【大公报讯】立法会于昨日以76票赞成、无人反对、3票弃权,三读通过《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修订)条例草案》。 该草案由三名中大校董议员提出,建议修改中大校董会人数由55人减至34人,调整校内与校外校董比例,以及修改聘任校长、常务副校长及司库的方法等。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形容,今次中大修例是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并认为修订后无损中大自主管治,且将优化大学管治架构。 校董会人数减至34人. 条例草案由身兼中大校董的张宇人、邓家彪及刘国勳议员联名提出。 刘国勳认为,条例修订是中大“应做而未做”的事情,他表示本港不少高等院校已进行改革,形容中大需要“追落后”。

  2. 2019年2月17日 · 2019-02-17 03:17:58 大公报. 字号. 图:梁秉钧(也斯)的写实与众不同,不注意经营故事,主体是散文体. 70年代以后,随着本土主义的兴起,香港文坛出现了分化。 大致上,本土文学是在《中国学生周报》和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不过,他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为了两个团体:一是西西、也斯等人的“《大拇指》─《素叶文学》”派,二是余光中、黄国彬、胡燕青等人的“《诗风》─《诗网络》”派,前者属於民间派、现代派,后者属於学院派、古典派。 他们人员构成不同,美学风格不同,各有自己的报刊。 与此同时,《海洋文艺》是左翼文学在70年代以后的延续。 由此看来,70年代以来香港文坛又形成三个新的集团:民间派、古典派和写实派。 这三个集团同样各自为阵,互不来往。

  3. 2019年10月29日 · 2019-10-29 04:23:50 大公报. 字号. 图:叶家文昨日挂着记协的记者证,专程来“踢场” 【大公报讯】记者郝寿报道:昨日在记者会上带头搞事的叶家文三十岁出头,毕业於浸会大学,曾受僱於苹果日报、立场新闻、香港电台、半岛电视台等。 近年她转任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疑註册了名为“廿影像”的公司,据称主要是为外媒製作影片,包括美国CNN、英国Sky News、澳洲ABC等。 叶家文上载网上的影片显示,她曾因在暴乱现场不穿标明记者身份的反光衣,而被警察质疑身份。 她的报道处处针对警方使用武力,却隻字不提近月暴徒暴力的严重及罕见程度。 她现场採访特别留意的是被捕者的姓名、样貌及人数等,而很少拍摄现场暴乱的情形。

  4. 2022年6月23日 · 2018年2月,港人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 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同佳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 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 然而,反对派和激进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年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 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直至公然鼓吹“港独”。 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 激进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 被“装修”的城市.

  5. 2019年4月21日 · 2019-04-21 03:17:55 大公报. 字号. 图:叶维廉是居於美国的作家,在《香港文学》上曾经多次发表文章.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港人主要去台湾、东南亚,那麼八十年代,香港则湧现出移居北美的热潮,其中最热的国家是加拿大。 \赵稀方. 我们所熟悉的香港作家,如戴天、也斯、吴煦斌、黄国彬、梁锡华、胡菊人、亦舒、阿浓、杜渐、颜纯鈎、陈浩泉等等,变成了加拿大籍,以乎把香港文坛的一半都搬去了,只不过其中的不少人如也斯、戴天、黄国彬、颜纯鈎等其实主要还是呆在香港,这样他们其实变成了双重身份。 在加拿大的香港作家太多,这裏介绍一下早年去加拿大,并创立了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的卢因,及后来四任副会长陈浩泉。 卢因(1935-),原名卢昭灵,生於香港,英文书院毕业。

  6. 2019年2月24日 · 2019-02-24 03:17:56 大公报. 字号. 图:黄国彬是“《诗风》─《诗网络》”一派的代表人物. 七八十年代香港本土作家的另一派别,是“《诗风》─《诗网络》”派。 他们始於《诗风》(1972),延至《小说散文》(1978)、《新穗》(1981)、《诗双月刊》(1989),直至《诗网络》(2002),诗人包括黄国彬、羁魂、胡燕青、何福仁、陈德锦、锺伟民、王良和、洛枫、吴美筠等。 与“《大拇指》─《素叶文学》”派一样,“《诗风》─《诗网络》”派也是香港本土派,不过他们较受诗人余光中影响,追求古典主义。 如果说,“《大拇指》─《素叶文学》”派认为,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就是表达本土民间的声音,那麼“《诗风》─《诗网络》”则认为,香港文学的本土性恰恰在於其开放性,能够融合古今中外。

  7. www.takungpao.com › culture › 237147/2019/1124大公网

    大公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