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日 · 他們會認為,像拜登這種人當政下,有可能是一個壓力團體知識分子們可以指點江山的環境,而普京與特朗普,明顯是不會屈服的強勢領導者。 所以真正對立的兩大陣營,並不是左右翼,也不是什麼自由與保守,更不是什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而是對強勢領導的信任,還是希望保持弱勢政治。

  2. 2024年4月25日 · 明報即時新聞. 美國參議院周二(23日)大比數通過TikTok「不賣就禁」的合併法案,總統拜登亦已簽署,意味TikTok須在9個月內剝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否則會遭美國封殺。 TikTok表示會提出法律挑戰,其行政總裁周受資發布影片稱,「TikTok不會消失,事實和憲法都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預期會再次獲勝」。 相關報道:美議員盼TikTok換東家續營運.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4年3月6日 · 該社評寫「如果民主世界還止步於口頭聲援,不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對中共採取強有力的制裁,何異於真正的人類公敵、千古罪人繼續禍港禍全球?」楊清奇指,以上觀點正是《蘋果》與黎智英的觀點。

  4. 2024年1月31日 · 劇團指,近日有人惡意散布信息,提及有成員曾發表「不當言論、涉及敏感或爭議性議題」,劇團強調團員一直以合法的方式參與藝術表演,從未作出任何違法行為,又指兩個劇目最終不能如期上演,台前幕後所有參與者數百小時的努力付諸東流,對此感到無奈,亦對本港藝術發展未來表示絕望,劇團將由即日起暫停製作一切藝術項目。 舞台劇編劇莊梅岩就引述劇團指,演出臨時取消的原因是有人向教育局舉報,指有劇團團員在2019年曾在社交平台發表不當言論,教育局遂要求學校解除場地租約。 莊梅岩質疑,事件未經專業調查已沒有討論空間,「一概被定案、懲罰、無限期針對。 十分失智、十分擾民。 莊梅岩稱早前曾偕劇團團長唐浩翔聯絡九龍城教育發展組代表對話,但對方拒絕會面。

  5. news.mingpao.com › ins › 港聞news.mingpao.com

    2024年4月19日 · news.mingpao.com

  6. 2023年6月2日 · 【明報文章】本着「時不我待」的精神,香港一直走在創新的前沿。 然而,在應用人工智能(AI)和聊天機械人如ChatGPT等方面,香港在教育方面仍然顯得落後。 大部分中學、小學尚未為如何利用ChatGPT等聊天機械人來提高學習成果提供明確指引,甚至有些限制或禁止學生使用AI或ChatGPT。 這種猶豫,使人回想起19世紀墨水筆的發明,當時有些人擔心這會破壞教育。 上 / 下一篇新聞. 筆陣:輸入勞工 牽一髮動全身 /文:呂大樂. 聞風筆動:特首政策組專家組運作 成員不甚了了 /文:李先知. 江玉歡:今天香港需要何種核心價值. 陳沛良:器官捐贈 切勿令好事變壞事. 李聖潑:「港車北上」促兩地交流 解決難題助港人融入灣區.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