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8日 · 昨日有記者問到對「丁蟹效應」的看法,事源昨日凌晨有電視台重播一套由演員少秋擔任主角之一的劇集,此劇長達65集,早於1996年2月首播時,至5月初大結局,恆指累跌6.73%,今次重播有投資者擔心恆指走勢會「翻版」。 而上述的「丁蟹效應」則是取名自少秋於1992年擔任一套以股市為主題的劇集的角色名字 (丁蟹)。 有趣地連外資大行也感關注,「丁蟹效應」在2004年3月外資大行里昂在研報上首次提出。 當大家在互聯網搜尋器輸入「丁蟹效應」,會發現於一部百科全書也提供解說。 從心理學角度,每當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 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藉口推跌大市。 然而,一直沒有客觀統計證明「丁蟹效應」真實存在。

  2. 2021年3月22日 · 2021-03-22 Steven Cheung.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李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3. 2020年1月31日 · --企業簡介-- . 中國生物製藥(中生製藥)是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究和開發的醫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各種研發平台、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 其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在腫瘤、肝病、心腦血管病、鎮痛、呼吸系統用藥、骨科疾病等多個極具潛力的治療領域處於優勢地位。 2018年由於收購北京泰德股構,在會計上產生特殊收益入賬,因此真正的盈利要有調整,若果調整相關因素,基本的盈利為28.4億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7%。 這點令到2018年的盈利增加,以及市盈率減少左,這點投資者要留意。 --行業風險與特性-- . 中生製藥就是從事研發與銷售各種藥物,而這類研發藥物的企業,都會有一些特性。

  4. 2021年7月24日 · 部署價值回歸:長實vs新創建. 隨著肺炎疫情常態化,舊經濟產業有明顯復甦跡象,兩大傳統港資巨企——長建(SEHK:1113)與新創建(SEHK:659)相比,那隻更值得買?. 更多內容: 公用股收息比拼:買長建還是中電?.

  5. 2021年5月25日 · 新冠肺炎衝擊下科技股借勢崛起,收息類股票失去光環。 不過,踏入業績期,不少舊經濟藍籌股依然錄得了穩健表現,以下3隻藍籌港股更成功在疫市增派。 中電控股. 中電(SEHK:2)在2020年度的每股股息按年增加了0.6%至3.1港元,增幅雖然不太亮麗,但中電派息勝在夠穩健,過去多年股息有增無減。 更重要的是,中電的穩健分派有著相當穩健的業務基礎支持。 更多分析 公用股收息比拼:買長建還是中電? 中電的公用事業版圖遼闊,當中以香港為核心。 在2020年度,集團的核心收益來源——香港電力業務錄得約78億元盈利,按年增長5%,佔比接近68%。 目前中電的派息比率大概是68%,基本上只要香港業務靠穩便足夠支持分派。

  6. 2021年3月12日 · 創科實業在最新全年業績中指出「收入及利潤均錄得非凡增長」。. 在2020年度,集團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8%至約98億元(美元·下同),創科實業有近9成收入來自電動工具業務,這分部收入按年增長近29%,主要反映核心品牌 所錄得的穩定增長,其中MILWAUKEE、RYOBI DIY ...

  7. 2020年7月15日 · 於6月19日,三生宣佈注射用尼妥單抗(商品名:賽普汀®)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和化療聯合,治療HER2陽性的轉移性乳腺癌,成為國產首個獲批的自主研發HER2單抗,有望領頭國產替代藥物,在此領域衝擊國外藥企的壟斷地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