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0日 · By admin. 2024-03-20. 3月20日,蘋果公司CEO庫克在其微博上發佈消息稱,他已來到上海。 “回到這座非凡的城市總是令我特別歡喜庫克説道視頻顯示庫克與鄭愷一同遊覽了上海北外灘著名的外白渡橋兩人還在橋上以東方明珠塔為背景合影留念, 並一起共進早餐。 國內最大蘋果直營店明日開業. 此次庫克現身上海或是因為3月21日即將在上海開業的Apple靜安零售店。 3月19日晚間 庫克發微博稱,我們很高興Apple靜安店即將在本週四開幕。 我們的團隊熱切期盼在這個非凡的空間迎接顧客們的光臨! 據介紹,Apple靜安零售店坐落在地標性建築靜安寺和靜安公園附近,這將是 蘋果公司在上海的第八家直營店“Apple 靜安店”,同時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

  2. SL886 財經網為Chang Chih-Kai 提供2024年持有上市公司的資料,股權變動資料和分析資料,內幕交易,內幕消息,股權持股比例,交易異常,增減股權!

  3. 2023年9月18日 · By admin. 2023-09-18. 港股終於要迎來國內決策式AI的最大玩家。 9月18日,第四範式 (06682.HK)正式開始招股。 第四範式將以不超過61.16港元每股發售,一手100股,入場費約6000港元。 目前公司已獲近億美元基石投資。 除了擁有中金擔任保薦人保駕護航,第四範式還擁有星光熠熠的投資機構加持。 經過多輪融資,目前第四範式的股東陣營中包括騰訊投資、高盛集團、紅杉中國等明星機構投資者,還包括中、農、工、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 自2015年以來,第四範式已經成功進行了11輪融資,融資總額約66億元人民幣,估值超過30億美元。 看得出來,第四範式深受資本市場青睞。

  4. 大行評級. 新聞中心. 沽空分析. 股份回購. 技術分析. 市闊分析. 會議記錄. 基本資料. 更多 新聞中心. 精英彙集團 (01775.HK)年度經調整虧損減少26.4%至2720萬港元 2023-10-28. 格隆匯10月27日丨精英彙集團 (01775.HK)公吿,截至2023年7月31日止年度,集團收入減少7.5%至131,200,000港元。 私立中學輔助教育服務的課節修讀人次總數由179,000名減少26.3%至132,000名。 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增加9.2%至27,800,000港元。 集團經調整虧損減少26.4%至27,200,000港元。 精英彙集團 (01775.HK)將於10月27日舉行董事會會議以審批年度業績 2023-10-14.

  5. 2023年12月20日 · 據招股書披露,知行汽車科技的主營業務是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其究竟為何物? 這還要從汽車發展趨勢説起,伴隨着其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不斷升級,一台汽車所需的電子控制單元(ECU)數量不斷增加,在傳統的汽車電子架構中,不同ECU採用分佈式連接使得整個汽車系統複雜度越來越高。 而域控制器的出現,可以將類似功能的ECU集合起來,極大提高系統功能集成度,讓不同系統間的信息交流更加流暢,提升系統整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有助於車商降低製造成本和維護難度。 根據經典的五域分類,一台汽車可以分為動力域、底盤域、座艙域、自動駕駛域和車身域這五個部分。 知行汽車科技瞄準的正是其中最具想象力也最具難度的一條細分賽道。

  6. 2023年8月25日 · 這一家成功穿越了多個不同的經濟週期的卓越民企,自1991年創建以來,始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主動圍繞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供全渠道數字化服務,先後與數百家全球知名IT廠商建立持久穩固的戰略合作關係 (其中超過300家為世界500強科技企業),同時牽手遍佈亞太地區全生態合作伙伴萬餘家,成功躋身成為中國IT綜合服務領域的國家隊、中國雲及數字化業務建設的主力軍、信創生態服務的排頭兵。 在剛發佈的中期業績中,偉仕佳傑2023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約340億港元 (單位下同),毛利約17.9億港元,淨利潤利約5.02億港元,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業務持續展現出韌性。 深層次來看,今年頂層文件《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的推出,實際上是對偉仕佳傑所遇見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的再確認。

  7. 2022年10月5日 · 2022-10-05. 香港2022年10月5日 /美通社/ --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招彥燾博士當選2022年度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是香港唯一代表,也是繼2014年以來,再有香港代表當選世界十大傑青。 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兼手機執行官招彥燾博士. 招彥燾博士對得獎感到十分榮幸,強調榮譽非個人努力,感謝親友及團隊支持,他表示︰「我自小立志成為科學家,相信創科可以幫助人類,貢獻世界。 除了一己的興趣及對科學探究的精神外,我認為對我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庭與學校的氛圍﹑社會機遇以及政策扶持。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鼓勵更多本地創科人才、對科學有興趣的年青人與我一起 ,相信及選擇在香港發展創科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