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9日 · 汽車和相關產品是三個業務分部之首,負責製造和銷售汽車以及汽車相關模具和部件、經營汽車租賃和售後服務,當中包括 「雲軌」 相關業務(雲軌主要涉及比亞迪的新單軌業務)。 排名其後的分部是手機和組裝服務,負責供應外殼和鍵盤等手機部件,並為客戶提供組裝服務。 最後一個產品分部負責製造各類電池,例如鋰離子電池及鎳電池、光伏產品和鐵電池產品(包括儲能電站和鐵電池組),主要用於手機、電動工具、儲能產品和電動汽車等。 至於地區市場方面,比亞迪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87%)、亞太區(7%)和美國(2%)。 換言之,亞洲地區佔公司收益最少94%。 有見及此,投資於比亞迪的股民必須為公司收入高度集中而作好心理準備。 重點. 總括而言,比亞迪產品種類繁多,分析起來並不容易。

  2. 2021年10月6日 · 2021-10-06 Steven Cheung. 今年8月,比亞迪(SEHK:1211)否認曾向傳媒表示向Tesla(NASDAQ:TSLA)供應刀片電池,及中期業績不似預期,導致股價由歷史高位的295元,跌至232.6元的9月低位。 但比亞迪擁有高端製造的優勢,其優質股地位無可置疑。 然而,投資者現時買入比亞迪的機會成本不低,最理想是在重拾升軌前才重投比亞迪的懷抱。 所以筆者將會在下文精確計算重拾升軌的最精確時點。 筆者在5月17日撰寫《比亞迪股價累跌一半 有3個原因支持股價番身》,剖析三個支持股價翻身的原因。 原來該篇股評發表當日為比亞迪股價跌至年內低位展開反彈的第二日,筆者獲得幸運之神眷顧,所以不敢向讀者邀功,但筆者仍然相信透過透徹分析基本因素變化可以捕捉到股價反彈前的一刻。

  3. 2022年3月3日 · 2022-03-03 Steven Cheung. 2022年剛剛過了六分一,原來首兩個月中資汽車股股價較去年年底平均跌幅為18%,當中比亞迪(SEHK:1211)股價僅跌11%。 在今年首兩個月大市如此波動的環境下,比亞迪股價跌幅相對其他中資汽車股輕微。 但這並不意味比亞迪股價抗跌力強。 更多內容: 內憂外亂深入剖析為何值平執比亞迪. 相反,鋰電池成本上升壓力仍然困擾比亞迪股價。 故筆者相信要跌至第二季比亞迪正式向Tesla(NASDAQ:TSLA)提供電池前夕,才是比較理想的撈底時機。 隨著2月份結束,今年不經不覺已經過了六分一時間。 在中資汽車股中,我們可以從其股價走勢發現特殊情況。

  4. 2020年2月4日 · 5年業績. 年度:2014/2015/2016/2017/2018. 收益(億人民幣):554/776/1000/1030/1220. 毛利(億人民幣):76.2/119/190/179/181. 盈利(億人民幣):4.34/28.2/50.5/40.7/27.8. 每股盈利(港元):0.22/1.33/2.09/1.68/1.06. 每股派息(港元):0/0/0.61/0.20/0.23. 毛利率:13.8/15.3/19.0/17.5/14.8. ROE:1.71/9.79/12.1/7.65/5.05. --企業簡介-- . 比亞迪創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電池、手機,以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以及雲軌等業務。

    • 企業簡介
    • 業務發展布局
    • 比亞迪優勢
    • 潛力分析重點不是過去
    • 現金流供發展
    • 電動車
    • 電動車的優勢
    • 比亞迪在歐洲的電動大巴
    • 中國國家戰略
    • 中國政策

    比亞迪創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電池、手機,以及包括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以及雲軌等業務。比亞迪現有員工約22萬人,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生產基地。 比亞迪為全球領先的電池製造商,利用垂直整合模式運作,為全球手機廠商提供產品設計、製造、測試、裝配及售後等「一站式」服務。主要客戶為三星、華為、蘋果、聯想、vivo、小米等全球品牌。 比亞迪2003年拓展汽車業務,汽車業務實現高速增長,累計產銷超過兩百萬輛轎車,近年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2008年獲巴菲特入股,現時佔總股本約8%。

    比亞迪不斷將重點放在汽車業務上,現時已佔生意的一半,而近年新能源汽車開始有較明顯的增長,成為增長的動力,近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混能汽車)的銷量,每年都以幾十個百份比的模式去增長,現時銷量已達十多萬架,居全球第一,與另一新能源汽車巨頭Tesla,均成為行業的領導。 現時,中國的汽車市場,近年已進入平穩狀態,甚至有些年份出現下跌,但新能源汽車則保持快速增長。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佔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約4成的市場份額。 2003年,比亞迪宣布收購秦川汽車,由電池業進入完全不相關的行業,不過背後其實是將眼光放到一件長遠的產品身上,亦即是電池與汽車的結合,電動車。這項產品的成與敗將會對比亞迪有重大的影響,因為當中的投資已十分巨大,若電動車最終失敗了,比亞迪不止會浪費...

    比亞迪已取得一定的市佔率,因此當電動車行業要發展時,這企業一定正面,因為已成為了先行者。 另外,這企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發展不差,如果政府要支持行業,這企業會因此受惠。 另一點,比亞迪在電池技術上不差,而很多國家都定主時間表,都將會慢慢停用傳統燃油車,無沒電池技術的傳統車企,就要與有技術的車企合作,這點對比亞迪很有利。

    以過往的業績看來,此企業的質素是一般的,雖然生意保持增長,但盈利波動。 不過若觀察遠一點及仔細一點,在當中亦能看出此企業的一些特質,其中之一是高速發展,比亞迪最初做電池起家,由零開始公司只有20人,其後發展至全球數一數二的電池生產商。而在汽車領域同樣有類似情況,2003年由零開始,十年內已有數十萬輛,在中國自主品牌中數一數二。 這兩個不相關的行業但此企業都能獲得巨大成功,可見比亞迪擁有一些特質,一些企業的獨有優勢,令其在市場上取得相當的地位,無論是眼光、研發能力、將研發成果市場化、以至產品定位、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等。所以,就算此企業這刻不是很優質,但潛力是不可忽視的。 投資者在分析潛力股時,除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因素外,該企業能支持這項目的能力亦不容忽視。因為發展這些新項目,需要持續性資金的提...

    若企業其他業務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提供,企業就只能以融資等方式去為新業務提供資金,有可能在產品成功前已胎死腹中,無以為計。但若然有現有業務的支持,這便能使項目得以持續發展,成功機會大增。 比亞迪有電池、手機、傳統車業務,這些都是有實在的盈利,有正現金流的業務,能夠為電動車業務提供持續的資金,憑這一點,可見比亞迪有能力支持這個新業務的發展。 從現金流量表可見,比亞迪的經營現金流量,保持理想的正數,這提供了一定資金作企業發展。不過,負債不少是這企業扣分的地方,因為比亞迪這刻仍不斷投資新業務,無論是研發還是建立新的生產基地,都要大量的投資,可見這企業仍處新發展階段。

    其實電動車早在100年前已出現,但因電池性能問題而被燃油車淘汰。而本身已擁有電池技術的比亞迪決心要做電動車的先行者,但在商業模式還未成形的情況下,先行者無疑要受較高的風險,但若成功後就能創造一片新的藍海,回報亦是無法估計。 現時很多人都質疑電動車的可行性,現時很多因素都令車主卻步,例如充電時間長,充電站等各種配套不足,信心不足等,種種問題都有待解決,但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問題是否無法解決呢?並非。憑研發及建立,這些問題最終都解決到,但的確要一段時間,所有的配套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建成,信心亦要時間建立,只要該問題是時間可以解決,就最終能解決。 雖然近年電動車市場有較明顯的增長,但要有更大的突破,甚至較為普及,這可能是3、5、7年後的事,但當引爆點發生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但在引爆點發生之前,大家不...

    首先電動車有環保的概念,這點令政府會加以幫助,而市民亦會支持,但其實,電動車真正的價值並非在環保,而是慳錢,用電比起用油平得多,若果以現時入油的價錢來比較,電動車充電的電費只是入油的四分之一,因此只要各種配套都完善,車主沒有理由不選擇電動車。 只要有金錢利益推動,人們的習慣將輕易改變,在70年代的石油問題,完全改變了美國人使用汽車的習慣,由一向追求大汽車的習慣,轉變到鐘情於小排量慳油的日本車,令日本車大舉入侵市場,當其他車廠發覺時已經太遲,最終成就日本車霸主的地位。 因此,只要各種配套都完善,電動車的優勢就只會愈來愈明顯,這只會成為一個大趨勢。

    比亞迪的電動大巴,其實已在中國多國城市,以及全球多個地方行使。在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長沙、 西安等主要一二線城市大規模投入運營有效推動城市公 交電動化進展。 近年在海外市場,比亞迪也陸續接獲來自法國、智利、匈牙利、丹麥、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全球各地的訂單。目前比亞迪推出的純電動大巴已在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運營(這是有利的指標,因歐洲、日本的標準甚高的),雖然只屬起步,但情況不錯。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統計數據,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000萬輛,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可見中國汽車市場龐大,若將其中的部分以新能源汽車代替,市場可想而知。 中國為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行業得到中央政府從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充電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 雖然補貼有時會有調整,但整個大方向,仍是見到中央支持電動車的發展。 比亞迪在中國發展電動車,可說是佔盡地利因素,因發展電動車必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政府的支持十分重要,另外,若政府肯帶頭使用對推廣很有幫助。現時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已經行走在中國多地的公路上,由公共交通開始發展,可見政府對電動車是正面及支持的,然而,中國政府在支持電動車背後亦有個重要因素,就是石油。 中國並非產油大國,未來的石油供應難以滿足中國...

    投資中國的企業有一個要點,就是順從中央的方向,這不是指個別一兩個政策,而是一個大方向,因這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從上述因素可見,中國政策是支持行業發展(特別是資源、技術這兩方面的誘因),不過,中短期一定會有不同的政策作調整。因為胡亂投放資源支持行業,只會令行業胡亂發展、浪費資源、質素參次,所以,中短期一定有策略調整,補貼就是其一。 近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標準,目的是推進產業長期健康發展。新補貼政策通過提升技術因素,鼓勵優質企業的發展,即是達到某些技術的企業,才能取得補貼。 目的當然是鼓勵行業的技術提升,逼企業進步,因為中國政府明白,長期發放補則給企業,只是「養」企業,但卻無法在全球平台立足,要令中國在行業上行在全球前列,就只有用逼企業提升技術這方法進行。

  5. 2021年7月8日 · 2021-07-08 Steven Cheung. 5月思摩爾國際(SEHK:6969)股價急跌。 事關有指比亞迪電子(SEHK:285)將進入電子煙市場,營業額規模將在4至5年內達100億元人民幣,屆時規模將直追思摩爾。 比亞迪電子挑戰思摩爾的具體方法將在下文剖析。 更多內容 獲電子煙加持的比亞迪電子有多大上升潛力? 思摩爾是電子煙的其中一個龍頭,去年營業額剛剛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純利為24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思摩爾的毛利率達52.9%。 思摩爾毛利率竟直逼台積電. 思摩爾生產的封閉式電子霧化設備、電子霧化組件及特殊用途的電子霧化組件的毛利率竟然和台積電(NYSE:TSM)生產的晶片不相伯仲。

  6. 2020年7月13日 · 2020-07-13 Carlos Hie. 曾經是時裝潮流領導者的思捷環球 (SEHK:330)近年虧損嚴重,旗下子公司更申請破產,令市場憂慮思捷前景,然而隨著新單一大股東羅琪茵要求董事會改組,刺激思捷股價急升,公司前景是否從此進入轉捩點? 據聯交所權益披露,維他奶(SEHK:345)羅氏家族後人、中南證券莊友堅太太羅琪茵7月初於場外增持思捷環球1.5億股,涉資1.204億元,羅琪茵申報增持後成單一最大股東後,隨即提出召開特別股東要求罷免行政總裁Anders Christian KRISTIANSEN、財務總監Johannes Georg SCHMIDT-SCHULTES,以及委任3名新執董。 憧憬股權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