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1日 · 有聽障的19歲男生被指在2019年的遊行中襲擊一名高級警司,他被判罪成後向高院上訴得直,案件發還重審,今(1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續審,辯反對被告的招認可供呈堂。 警員供稱他調查被告時,關心對方的聽力狀况,他亦曾湊近被告耳邊說話。 惟辯引用平等機會委員會制訂的指引,指與聽障人士溝通的正確方法是保持1至2米距離,才能有利助聽器收音,警員表示不知道該指引。 審訊明續。

  2. 2024年3月6日 · 方傳召第三名從犯證人、時任《蘋果》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作供。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 報料

  3. 2022年10月14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方保僑:群體免疫不等於「躺」 【明報專訊】香港特區政府新班子上任剛過100天,近期一直為香港「復常」鋪路,例如調整社交距離措施,放寬食肆每枱人數上限,推出「0+3」抵港檢疫措施等,一直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可望陸續鬆綁。 政府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市民普遍歡迎,惟商界和政界似乎對相關措施不收貨,並冀香港特區政府短期內可推出更進取的「0+0」方案,讓香港盡快回復正常,與鄰近地區看齊,但香港離復常還有多遠?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4. 2024年4月29日 · 入稟狀透露,男生的姨丈為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校長黃振裘,黃振裘曾將事件帶上平機會投訴。 鄧鏡波學校時任教師向沒有準時交功課的學生記缺點,該學生的姨丈投訴教師行為不當,校方調查後裁定投訴不成立。

    • 公眾的傷健共融意識非常高
    • 推動立法 規定提供「合理遷就」
    • 傷健共融步伐和進程有待改進
    • 平機會致力移除殘疾人士的障礙
    • 官商民通力合作 建構傷健共融香港

    毫無疑問,在政府、社福機構、自助組織和其他機構包括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的推廣下,近年社會對殘疾人士權益的關注提高了不少。今年8至9月在東京舉行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更成了催化劑,市民透過電視熒幕看到殘疾運動員展現出頑強意志,克服自身限制、戰勝逆境,無不被打動和感到鼓舞。 今年11月平機會公布的《平等機會意識公眾意見調查2021報告》結果便顯示,公眾的傷健共融意識非常高。在1501名受訪市民中,有相當高的比例(68%)知道現時有法例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在工作方面,76.4%的受訪市民認為在同等工作要求下,殘疾與非殘疾員工應得到相同的工資及待遇。至於教育方面,近六成(58.9%)認為殘疾學生入讀主流學校較特殊學校更為理想。另外,61.2%受訪市民不介意在自己屋苑附近設立精神病康復者中途宿舍。

    對於未來有關平等機會的工作範疇,最多公眾認為非常或頗重要的項目是推動修訂法例,明確規定要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理遷就或便利(註),達92.5%之高。這明確顯示公眾對於修訂法例有強烈的共識,認同應透過法例來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 事實上,平機會在2016年向政府提交的《歧視條例檢討意見書》中,已將此列為優先處理的法例修訂建議。究竟什麼是「合理遷就」呢?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條,「合理遷就」的定義是:「根據具體需要,在不造成過度或不當負擔的情况下,進行必要和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以確保殘疾人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殘疾人權利公約》第5(3)條亦訂明,「為促進平等和消除歧視,締約國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步驟,確保提供合理遷就」。 「合理遷就」沒有既定模式,要因應個別殘疾人士...

    鑑於以上公眾的意見,平機會希望政府能切實考慮修訂有關法例。事實上,香港在傷健共融的步伐和進程還有待改進,仍需各方努力。根據統計處的《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况報告》,介乎18至64歲的適齡工作殘疾人士達17.99萬人,但從事經濟活動的比例只有39.1%,較整體人口的比例(72.8%)低得多。殘疾人士的就業問題一直嚴峻,即使是高學歷的殘疾人士求職時亦面對不少困難,有些更被迫接受低技術低薪酬的工作。 在暢通易達方面,香港不少舊建築物均缺乏無障礙設施。根據目前法例,建於1997年前的樓宇不須強制設有無障礙設施,亦因此令殘疾人士的活動受到限制,不能暢通無阻地前往每一個公共空間,享用各種設施。香港復康會最近公布「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和共融研究調查」結果,受訪的殘疾人士認為香港社會的無障礙設施仍有待改善...

    平機會非常關注殘疾人士面對的障礙。我們認為,殘疾人士享有平等權利獨立生活、充分參與生活各個領域,在無障礙的情况下進出建築物、使用道路、交通工具、各種公共設施及服務,還有接收資訊。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士接受教育、工作以至參與社會的先決條件。 多年來平機會透過各方面的工作,致力移除殘疾人士的障礙,促進他們的平等機會。我們進行調查、介入調停、安排各方協商,促成屋邨的街市出入口安裝斜道、聾人居住的公屋單位安裝火警閃燈,還有港鐵放寬每班列車只向一名使用輪椅的乘客提供活動摺板協助上落列車的規定,改為可向兩名同行的輪椅乘客提供活動摺板協助,讓他們可一起乘搭同一班港鐵列車。此外,我們製作無障礙航空指引,又進行無障礙的士服務的研究。 對於改善舊建築物的無障礙情况,平機會建議政府考慮立法,規定所有1997年前建成...

    當然,殘疾人士面對的障礙並不止環境的障礙。香港復康會的調查便顯示,受訪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在使用社區設施和參與社區活動時,感到不受歡迎、遇到不友善對待,其中有27.2%更表示因為殘疾而感到被高度歧視。調查發現,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社會參與度不高,自覺被社會邊緣化,對社區歸屬感低。 誠然,要改變社會的觀念和態度,建設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士平等參與社會,須靠不同界別群策群力,以及多管齊下的措施。除了政府制定政策、加強法例的保障,還需社福機構、自助組織提供到位服務和社區教育,以及企業採納多元共融政策,僱用更多殘疾員工。只有官商民通力合作,才能建構真正傷健共融的香港。 註:自2015年起,《殘疾歧視條例》內的「遷就」已修訂為「便利」

  5. 2021年8月17日 · 【明報專訊】東區裁判法院暫委特委法官何麗明2018年審理一宗行人涉亂過馬路案件,至審訊踏入第91日才裁定被告罪脫。 該尼泊爾籍女被告早前入稟高等法院,稱律政司長、兩名外聘主控官和兩名警員惡意檢控,索償逾600萬元,高院昨頒下判辭,稱女被告所有申索理由均不成立,並下令她支付訟費共約90萬元。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6. 2021年12月29日 · 29歲男休班警今年與兩名男子在觀塘一1600方呎的工廈單位內,涉無牌營辦賭場,一名保險從業員被控阻撓警務人員進入場所,他否認控罪,案件今(29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開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