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9日 · 週六 2022-04-09 獨媒報導. 關於放棄和拯救的電影——專訪《少年》演員(下):想給你希望,弔詭的是香港無法上映. (左起)彭珮嵐、唐嘉輝、孫君陶、何煒華. 【獨媒報導】 長達三小時的訪問,氣氛一直輕鬆,除了談及未來的部分。 千辛萬苦拍下《少年》,一套講述放棄和拯救的電影,卻無法在香港上映;關於電影,關於自己,在今日的社會氛圍下,少年們都不敢過份樂觀。 在訪問下篇,六名主角孫君陶、唐嘉輝、何煒華、彭珮嵐、麥穎森和孫澄談到在拍攝過後,對電影未來走向的想像、恐懼及個人去向。 閱讀前,建議先讀訪問上篇 〈當連個天都唔幫我哋——專訪《少年》演員(上):一齊克服困難就係開心嘅經歷〉 。 在導演的工作室進行訪問期間,任俠拿出紅酒招待彭珮嵐。

  2. 2022年7月10日 · 在全國青少年足球比賽獲球探相中後陳灝在2014年遠赴華倫西亞成為U12青年隊成員和他同期的有現效力中超球隊大連人的黃嘉輝呂焯毅在踢海珠區區隊時廣州恒大其實找過陳灝還說可以豁免學費入讀恒大足球學校當然那還是廣州恒大的

  3. 2009年5月7日 · 宣言主網站: http://www.roundtable.com.hk/54/. 我們是一群來自研究及學術界、文化藝術界、傳媒界、非政府組織的青年公民社會成員。. 我們這一代香港人,儘管沒有經歷戰火洗禮,卻在成長中見證著香港多個轉捩點。. 即使身份認同一再變改,對我們而言 ...

  4. 2021年5月31日 · 獨媒報導47名參加初選的民主派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再提堂西貢區議員陳嘉琳到場排隊旁聽指希望讓47人看見大眾的關注熱度並未退減

  5. 2017年2月23日 · 二零零八年香港有粵語流行曲講談會,討論港歌的衰落甚至滅亡。 黃霑(二零零三)博士論文指出一九九七為香港粵語流行曲時代之終結。 其中引述數據量化香港歌的消失: 一九九五年港歌銷量十八億五千萬(香港粵語流行曲原為本地重要創意產業);三年後跌到九億。 余認為九七之後,香港粵語流行曲衰落主要因為節奏碎片化,歌詞偏向西化白話文,歌手唱腔荏弱失當。 各評論人認為當年香港粵語流行曲成功因素如下。 黃志淙(二零零七)認為《獅子山下》主題曲的地位至今幾乎等於香港的「港歌」,而《奮鬥》、《強人》、《抉擇》、《網中人》等主題曲,「迴響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由過去「寄居、逃難、過客的心態」轉為「以港為家」、「以港人為榮」。

  6. 2016年4月26日 · 香港社會「豈止」虛偽到不得了 | 徐嘉輝 | 獨立媒體. 週二 2016-04-26 徐嘉輝. 香港社會豈止虛偽到不得了. 前政治助理陳智遠在Facebook批評香港社會出現「虛偽七事」及香港這些年來的淪落,受到傳媒的廣泛報導。 這固然是陳智遠的說話有理公道。 但用虛偽實在太客氣沒有觸到要害用來批評的例子也很溫和。 實情是香港更離譜的事已經太多,而且將來有更多更離譜,問題一早已經是人所共知的地步,不論社會經驗、學歷、階層,換轉是「 的士司機、酒樓侍應、麥當勞服務員 」也說得出類似的批評,分野可能只是沒有這麼presentable,也不會有傳媒報導。 香港社會不止是虛偽,已超出荒謬,也不是一代人的時間造成。

  7. 2022年4月8日 · A A A 分享. (獨媒報導) 以反送中運動為背景、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剪輯的劇情片《少年》,4月8日在台灣公映。 過去代表電影接受訪問的多數是創作團隊,但導演任俠說,演員們才是《少年》的靈魂。 由籌備開拍到登上大銀幕,歷時近三年,這些少年的經歷與蛻變,「一定比我這個口沒遮攔的中年人有趣得多」。 既然如此,我們請來《少年》的主角,孫君陶、唐嘉輝、何煒華、彭珮嵐、麥穎森和孫澄,由拍攝過程到入圍金馬獎,由香港禁映到外地公映,細說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在訪問上篇,我們會先談到各人為何參演《少年》、兩次拍攝的經歷,以及為何如任俠所講——當每一次「個天都唔幫我哋」的時候,他們還是願意一起走下去。 訪問下篇: 關於放棄和拯救的電影——專訪《少年》演員(下):想給你希望,弔詭的是香港無法上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