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27日 · 那獨特的香味源自肉桂,在傳統中醫學上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止痛,活血通經之功效,用於手腳冰冷、腰膝冷痛等,功效卓越,大家不妨一試。 作者簡介: 80後註冊中醫師,康河中醫診所創辦人,醉心研究人體和社會的奇難雜症。 曾獲英國外交部志奮領獎學金,留學劍橋。 個人網誌《 中醫爸爸 》 撰文 : 古鎧綸 康河中醫診所 註冊中醫師. 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在高級中菜廳、私房菜等地才可品嚐到藥饍,其實它們不少可在香港不少平民餐廳、街頭可以找到,可謂大隱隱於市。

  2. 2017年3月10日 · 致敏原因大部分來自食物或藥物(見下圖),例如花生、海鮮或酒精,或者某些抗生素、抗炎藥或消炎止痛藥,受刺激後幾小時至一星期內爆發。 部分病人同時吃海鮮和喝酒,令敏感更嚴重。 相片來源:晴報. 何醫生說,急性風疹難以預早測試致敏原,他直指若患者知道「致敏從口入」,「只要唔再食錯嘢,便不會復發了。 」幸好急性風疹不會遺傳或傳染,亦不會因壓力而誘發。 外塗類固醇無助治療. 很多病人為了止痕,情急下塗上類固醇藥膏,然而何醫生坦言︰. 急性風疹位於真皮層,但外塗類固醇藥膏只針對表皮層,無助治療。 既然風疹與身體增加組織胺有關,要對症下藥,醫生多處方第一代抗組織胺口服藥物,因為第一代藥物能快速遏止病徵,也可讓病人睡得較好。 除了痕癢的疹塊,急性風疹也可能引發血管性水腫。

  3. 2022年1月17日 · 外感濕 症狀:怕冷、口淡、頭痛、鼻塞、肌肉痠痛、劇烈腹痛、腹瀉、大便清稀如水狀 治理方法: 散祛濕 宜吃食物:生薑、淮山、茯苓、赤小豆、陳皮 外感濕熱 症狀:心煩口渴、小便短赤、突發性腹瀉;大便質軟、黏而味臭、肛門有灼熱感、如廁後仍有便

  4. 2016年11月23日 · 1.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9克、生薑15克、羊肉1斤. 煮法:先將羊肉切塊汆水,再把羊肉、當歸、生薑放入湯鍋中煲2小時,加適量食鹽即成。 適合人士:怕凍、腹痛、小腸氣、月經過少、貧血. 2. 淮山羊肉粥. 材料:鮮淮山半斤、羊肉半斤、白米1碗. 煮法:羊肉先煲一小時,備用。 白米加水煮,待米開花時時放入羊肉、淮山,最後調味即可。 適合人士:胃口欠佳、容易肚痛、手腳冰冷、尿頻. 3.

  5. 2023年6月7日 · 4大高危人士. 陳醫師續指,體虛的人容易患「冷氣病」,例如孕婦、小朋友、老人家、長期病患者;或者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活動、久坐在辦公室的人,很容易引起「冷氣病」。 經常在冷氣下不活動,會導致中醫所講的「凝經脈」,令血液流暢受阻,尤其是女性會容易有婦科疾病;或者因身體不能適應寒熱交雜,導致腸胃不適、經常感到疲憊等。 嚴重後果. 如果患上「冷氣病」卻不理會,陳醫師警告,後果將頗為嚴重: 其實「冷氣病」有些類似中醫所講的「傷寒」,即身體突然間受到邪入侵,慢慢由表皮進入五臟六腑。 從一開始感冒咳嗽,再逐漸引起腸胃不適、經絡受阻。 若受寒邪但沒有及時驅走寒氣,女性很容易有婦科問題,譬如子宮肌瘤,或者子宮内膜增生。 老人家則很容易有心血管問題,譬如心臟突然無法負荷,會出現突然間胸痛、胸悶這些症狀。

  6. 2022年11月18日 · TOPick就整合了中醫建議,介紹各種薑的功效及製法,教大家極速驅寒保暖法! 根據中醫醫學古書記載,薑有不同形態,如生薑肉、生薑皮、生薑汁,也有乾薑,而每類有不同性味、功效。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就介紹了以下幾款薑的功效、製法及食用禁忌。 1. 生薑. 新鮮根莖,性味辛、溫。 入肺、胃經。 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生薑亦有解魚蟹毒的作用,在煮食魚、蟹或其他海鮮時,加入生薑同煮,可以散寒氣、解除魚星味。 另,取5-8片生薑泡腳,可袪風散除濕、發汗。 禁忌:肺熱燥咳、胃熱嘔吐者忌用。 生薑包括以下兩類: 生薑皮:性味辛微溫,主要有行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肌膚水腫,常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飲。

  7. 2020年3月20日 · 生薏米是指曬乾生用的薏米,性質微,清利濕熱力量較強,能祛濕清熱,治療水腫、風濕痹痛之外,還能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 她表示只要配伍得當,則能治肺癰、腸癰等難症,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肺膿腫、化膿性肺炎、急性闌尾炎等急病。

  1. 相關搜尋

    金泰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