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5日 · 怎樣處理中年危機? 達利奧給出了如下建議。 冥想. 首先要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進行冥想。 如果你能冥想,就能以平靜和平等的心態來看待事物,這很重要。 此外,達利奧還鼓勵人們養成思考原則的習慣。 他説,每當他遇到一些事情,尤其是痛苦的事情時,都會在與它們的互動中反思現實,然後寫下原則。 反思為什麼自己在做這個事情? 這個瘋狂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我們採取了那樣的處理方式? 區分關係.

  2. 2021年9月24日 · 暢銷財經書作者、證券業持牌人士龔成,自小在公屋長大,畢業後於銀行工作由月薪8,000元起步,自知工作收入不足以應付將來生活,遂積極學習投資理財。 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前,他月薪只得1.6萬元,但憑長綫投資,成功滾出千萬資產。 對於致富,他又有何心得? 每周花6小時研究股份 實現致富目標. 現為致富教練的龔成自言,他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80後,經常以個人經歷勉勵他人,是想證明大家都有機會成功累積財富:「我只是一名很普通香港人,公屋長大,會考只得14分,畢業後打銀行工。 」由公屋仔變身千萬富翁,龔成從不是靠幸運,而是慿個人毅力,學習投資知識,實現個人目標。 他分享,踏入社會後發現個人收入不足以應付將來生活,遂積極學習投資理財。

  3. 2024年3月29日 · 鱷王的處世哲學. 74歲的「鱷王」早年已辭去橋水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的職務,而他繼續以導師的身份留在公司。 鑑於他在自己創立的公司任職了50年之長,這裡回顧一下他在漫長職業生涯中採納的四條建議,也是他在暢銷書《原則》中分享的内容。 1. 減少欺騙自己的可能性. 鱷王寫道,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擅長做決定,而這又需要擁有激進開放的思想。 激進開放的思想是指有分析不同觀點的能力,而不是局限於自己的思維。 在做決定之前,要接受自己會犯錯。 鱷王稱,他在做出決定之前會聆聽那些與他意見不相同的人,嘗試理解他們的看法,這樣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角度,在整合所有的看法之後,才作出最終決定。 你的思想愈開放,你欺騙自己的可能性就愈小,其他人就會愈願意提出意見。 2. 從自己錯誤中學習.

  4. 2021年7月15日 · 1. 以上組合潛力股比例是否太少? 如果再買入潛力股,航空或物流股可有推介? 國泰(00293)可以嗎? 2. 香港電訊 (06823) 只是收息股,該賣出再買入更多潛力股嗎? 3. 平穩增長股方面知道你推介港鐵 (00066) ,但請問你又點睇載通 (00062) 呢? 4. 你對於我這個組合有意見可再給我嗎? 【32歲持100萬存款部署置業 建收息股組合滾存首期: 按此 】 龔成︰. 1. 以上持股,都係有質素。 但以你36歲計,應先集中增值部分。 香港電訊 (06823) 和中電 (00002) 主要收息,增長力唔高,不宜持有太多,暫時不要再加注。 由於你係新手,未必對企業估值、點去定平貴有太大了解。 我建議你都利用月供模式,將每月儲蓄投入股票組合,以減低買貴貨風險。

  5. 2021年1月8日 · 2020年投資市場波動,各位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的投資表現是如何呢? 晨星(Morningstar)亞洲公布了2020年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 中國及大中華股票基金佔優. 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中,有一半是中國及大中華股票基金,更包辦三甲,表現最強勁的是中銀保誠強積金的我的強積金計劃—我的中國股票基金,2020回報達51.75%。 另外,安聯亞洲基金是唯一上榜的亞洲(不包括日本股票)股票基金,其T類、B類、A類基金分別排第4至6名,回報分別為46.15%、46.11%及45.78%。 去年美股表現強勁,但上榜的相關美國股票基金只有萬全強積金計劃的美國股票基金,回報為43.08%,排第7名。 責任編輯︰陳啟昌. 欄名 : MPF理財.

  6. 2023年10月26日 · 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現年74歲的「鱷王」達里奧(Ray Dalio)早前辭去橋水聯席投資總監的職務後,繼續以導師的身份留在公司,也活躍於社交網絡,踴躍評論政經大事,仍不時發表「心靈雞湯」。 最近達里奧於Threads發帖表示,幾乎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只要把它揭開,將有助掌握世情大局,對你的生活有利。 人人都是「推銷員」 各有各的偏見與目的. 而要弄清楚他人動機,他指出只需問一個簡單問題:「當你聽到某人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時,問問自己:他們的偏見和目的為何? 達里奧直言,這個問題幾乎適用於一切情境,包括購物、尋求建議、閱讀報紙或觀看新聞等。 「因為大多數人(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試圖向你推銷某些東西,以助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

  7. 2017年5月12日 · 華人文化控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700)以及蘇州元禾控股等共同投資,總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黎瑞剛為該公司董事長。 引入黎瑞剛便可打通中國兩大科網巨頭的關係,那才是電視廣播的未來呢。 不過,證監也質疑華人文化背後的實質控制者的身份,質疑黎瑞剛背後也有人在控制他。 撇除電視廣播隱暪的行為,香港政府其實有必要就廣播機構的股權限制作出檢討,皆因在目前互聯網的世界下,嚴限股東國籍身份與廣播機構能否保障香港利益是兩回事,以黎瑞剛的例子便說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現時不少香港人觀看視頻的YouTube平台亦非持牌人,政府亦早已透過香港電台數碼頻道將中央電視台落地香港也沒有太多香港人反感,試問如此嚴謹的本地居民持牌要求的理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