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賀詞:亞洲明愛主席 - Dr. Benedict Alo D'Rozario 6 序一:天主教香港教區 - 周守仁主教 8 序二:香港明愛總裁 - 閻德龍神父 10 信念、願景、使命、核心價值 11 香港明愛標誌的演變 16 第一章:組織沿革 30 第二章:各主教時期的重要建樹

  2. 宗旨. 社區發展服務鼓勵人們參與解決共同需要,並透過不斷的覺醒、參與、分享和分擔的歷程,致力建立更具人性化的社會,並向群體和社區推動了解、互助、彼此尊重與融合的訊息。 成就. 自六十年代起,明愛率先為基層人士提供社區組織的服務。 每年,社區發展服務組織近 100 個居民小組,協助他們解決共同的需要,並動員超過 109,000 名居民參與社區活動。 而失業人士綜合服務計劃共有 42,100 人次之失業人士參與,並成功為其中 600 多人推薦工作。 明愛亦顧及在港外地勞工的需要,推出外地勞工服務計劃,每年有超過 10,000 名外地勞工參與活動。 隨著社會不斷改變,明愛先後推出不同的服務計劃,服務有特別需要的組群。 這些計劃包括: 於工業區設立職工中心.

  3. 明愛的服務主要分為四個類別:即社會工作、教育、醫療與社區及其他服務,例如地區事務及接待服務。 各部門負責推行機構及所屬服務的政策、協調整體服務和評估部門的工作效益。 各部門均設有由不同專業人士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各部門,並提供專業意見。

  4. 主席: 陳美潔女士 委員: 閻德龍神父 麥冠達神父 范凱傑先生 李珠璣博士 李敏兒女士 李德明先生 廖達賢先生 林一星教授 譚贛蘭女士, GBS JP 蔡定國醫生, JP 徐明心教授 兆銘教授 秘書: 李淑霞女士

  5. 於1983年,社會工作服務部重組,成立七個服務,包括:扶幼、青少年及社區、家庭、康復、安老、社區發展及其他社會工作服務。 九十年代至今. 從九十年代中開始,明愛的青少年、家庭及長者服務,為配合香港福利服務政策的轉變,推動服務重組及整合,發展綜合服務模式,並以社區為本位,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此外,亦為為一些高危及最被忽略的特別群體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例如濫用藥人士、參加派對人士、精神病患者、面對婚姻問題者、失業人士、新來港人士家庭以及其他人權被忽視者等。 二千年至今,明愛的服務對象仍以被社會忽略及最迷失的社群為首,包括小數族群、重覆懷孕的未婚媽媽、面對危機的家庭、面對債務問題的人士、沉溺賭博者、被性侵犯的僥存者、性罪犯、患思覺失調之成人、面對學習障礙之人士、隱蔽青少年等。

  6. 服務地點. 宗旨. 明愛特殊教育服務見證耶穌基督的愛,以學生為本,通過全方位學習和復康計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專業和優質服務,與家長攜手協作,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其身心靈健康成長。 我們致力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公民責任,幫助他們達致全人發展,俾能適應環境及享有具尊嚴和質素的生活。 我們努力不懈凝聚社區力量,締造關愛共融的社會。 屬下資助學校包括: 三間嚴重智障學童特殊學校 (其中兩間設有住宿部) 兩間中度智障學童特殊學校 (其中一間設有住宿部) 兩間群育學校 (其住宿部由社會福利署資助) 成就.

  7. 明愛紮根香港70年,由一個以救濟為主的福利機構演變成為多元化的志願團體,照顧市民成長過程中各個不同階段的需要,並特別關注社會上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和最失落無救的一群。 明愛服務範圍廣泛,各項服務並非只局限為弱勢社群提供經濟或物質上的支援,而是進一步與有需要的朋友同行成長,面對挑戰,讓服務對象得到自助及互助的機會,活出豐盛的人生。 明愛了解到家庭對每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致力培養愛家庭的文化,消除人際間的隔膜,建立一個跨代共融、長幼傷健同行的關愛社會。 面對人口老化的現象,明愛積極提供各項安老、護養及教育服務,讓長者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為。 我們的服務亦致力協助兒童及青年人在愛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發揮潛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