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2月1日 · ⑴在劫業當頭,警惕善覺,苦海慈航,毋生退怯,各盡爾職,各了天命,勇猛精進,學修講辦,辦理末後一著大事,救渡九六原人共歸覺路之使命。 ⑵孟夫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負起天職完成普渡收圓之責任也。 ⑶效法張載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任重道遠,負起大任,照職負責,不可推諉懈怠,耽誤天職及眾生的生死慧命。 ⑷效法南海古佛苦海慈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視眾生為己生父母,常發大慈悲愿力;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渡,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完成上天交付之大使命。

  2. 第一科分為三科:一、總括說明依止的意樂;二、特別說明修習根本—信心;三、應當憶念深恩而生起敬重心。 第一科分為二科:約略說明;一、詳細說明。 第一科:《華嚴經》提到以九種心侍奉善知識,能含攝一切依止意樂的關鍵。

  3. 2012年7月16日 · 讀管仁健的《你不知道的台灣‧校園奇案》這本書,真是讓人處處驚奇。 彷彿我走回了過去。 當年,這些都曾經是轟動一時的社會版頭條新聞,只是當時間久了,到底那個案子是怎樣了? 兇手伏法了嗎? 被判了重刑的,出獄以後又如何了呢? 是真的洗心革面了嗎? 還是又作奸犯科了呢? 又有誰知道那新聞以後的故事呢? 管仁健替我們追追追,追追追,終於追出了《你不知道的台灣‧校園奇案》,真是一本好看的書。 說它好看,並不是幸災樂禍,缺乏哀矜勿喜的同情。 而是,我深信,在這麼慘痛事件的背後,有多少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人間的禍福,有時是如此的無常。 有些事情是我約略知道,卻又不夠清楚的。 比如說,教我國文的是丁鏡清老師。

  4. 天道降世有著殊勝的時代因緣,在彌勒祖師的悲愿下,在師恩母德裡,在天人共辦,人助天成的歷程中,完成收圓大事。 這是福音與希望,也是生命的總依歸。 因此各個白陽修士,都要深體天心,明瞭自己所擔負的重責大任,人人潛心修道,在自己崗位上盡自己的本分,做個盡忠、盡孝、全仁、全義、即信、即慈的典範,方不負天恩師德,上天降道之恩,與自己累生累劫來同助天盤的悲愿。 白陽期是儒家的應運。 在三十多年前仙佛臨壇,給我們慈悲指示:「孔孟聖道萬國遍,儒教復興大同年。 」孔孟聖道要傳遍世界萬國,在三十多年前想起來覺得很困難,但是到現在好像很簡單。 「孔孟聖道萬國遍,儒教復興大同年。 」因為這樣,現在世界各國資訊發達,都在響應儒家最好的經典,就是《孝經》、《三字經》、《弟子規》,以及《大學》、《中庸》、《論語》、……。

  5. 2020年10月28日 · 《入行論》說:“毫無意義被敵人傷害之處,尚且自愛地視為身體的莊嚴,現在是為了解脫成佛的大義而真實精進,小小的痛苦對我而言又有什麼損害呢? ”不僅沒有損害,反而唯一是利益,因此應當依止。 若能如是戰勝煩惱,乃名勇士。 戰餘怨敵如割死屍,雖不殺害自亦當死。 如果能這樣刻苦而戰勝煩惱,則稱為勇士。 戰勝其餘外在怨敵,等於是割殺死屍,因為即使不殺害他,他也會在百年之內自然死亡。 《入行論》云:“輕蔑一切苦,摧伏瞋等敵,勝此名勇士,餘者如斬屍。 《入行論》說:“在這場和煩惱搏鬥的戰爭中,任何困難和艱苦我都不在乎,我會勇敢地摧伏瞋恚等敵人。 能戰勝煩惱,才是名副其實的勇士,此外殺死世間的怨敵如同殺死屍一般,並不能稱為勇士。 故又如論云:“住煩惱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圍獅,煩惱不能侵。

  6. 1. 自信的人了解自己. 2. 有自信的人比較喜歡自己. 3. 有自信的人會尊重自己. 4. 自信讓你可以為自己作主. *我有一套人生的加減乘除哲學,我認為自信是人生的加法,一個有自信的人有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尊重自己、為自己作主。 *自信是開展生命旅程非常關鍵的元素,如果我只能送給青年少年一句話,我要告訴他們:「帶著自信上路。 」自信建立在自我肯定上,沒有自信的人會一直否定自己,拼命說自己不好。 *用否定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反感,她會愈不服氣,愈要搞怪。 用鼓勵的方式,孩子下次會做得更好。 負面的話語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正面的讚美則驚人的鼓勵效果,給孩子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7. 2008年10月2日 ·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六大門派圍剿明教的「決戰光明頂」,搬到現實生活裡來,讓我這少年時身歷其境的觀眾,至今仍回味無窮。 。。。。。。。。。。。。。。。。。。。。 要寫這篇「決戰中華路」的弔古戰場文,就必須先介紹當年的主戰場,「中華商場」信棟與義棟(位於現在捷運西門站的地面三層樓建築)。 中華商場是台北市一座已拆除的大型商場,原址位於西門町的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水泥磚造連棟樓房所組成。 中華商場落成啟用於一九六一年,興建原因是一九四九年因國共內戰,大批軍民隨老蔣來台,無法在台北市內找到棲身處。 市政府便委託警民協會,沿行經中華路的縱貫鐵路東側,利用日治時代三線路中緊鄰鐵路側車道所留下的空間,搭建三列臨時的簡易竹造棚屋,低價出租供居民暫住並擺攤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