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历史故事君. 刘瑾有多惨? 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下令,在三天内,对其割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而这都是刘瑾犯了“反逆”之罪的结果。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的一天,正德皇帝朱厚照带着一帮锦衣卫,气势汹汹地走出皇宫,他这次出宫不是干别的,而是要去抄家。 抄谁的家? 自然是大太监刘瑾的家,之所以会出现皇帝亲自带队抄家的现象,实在是这个刘瑾,真的让朱厚照愤怒了。 就在前几日,太监张永秘密向朱厚照告发刘瑾,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让朱厚照大吃一惊,连夜抓捕审问后,刘瑾熬不住大刑,全部认罪伏法。 因此,这才出现了朱厚照亲自带队去抄家的景象,因为从刘瑾的嘴里得知,他的家里,藏着不计其数的宝贝,最重要的,还有他意图“反逆”的证据。

  2. 2023年11月13日 · 我张弯弯. 谢邀 @呵呵333. 1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浑源之战 ,其实规模并不大,金双方人数都不多,称之为 大捷 是因为斩首数量118颗(修正,后来又斩了12颗,所以总计应为130颗),达到了大捷的标准。 这战有完整的兵部题稿存世,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的,标点完以后字符有3403个,所以 宣镇 方面对于此战的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战斗经过是上报得相当详细的。 为了防止某大师又闻风过来搬运(并宣称自己又有一个新发现or又找到一份军绝密报告)所以我就不注明资料的出处了,史料原文也尽量以白话文的方式呈现,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

  3. 4. 被浏览. 1,313.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言暗. 教育从业者. 谢邀 @若森知道.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主父是典型一朝得志,忘乎所以,然后犯了忌讳. 主父可能是压抑的久了,拼着做刀也往里冲. 要说汉代这几位都受了诸侯王的气,难道武帝不知道要搞么? 只是没有理由. 推恩令好,但只是一个由头. 主父偃真的被看入眼,还是主动跳出来当刀. 当时上书说该搞民生的是三个人,哪怕 主父偃 又提了推恩令,也不至于如此恩荣. 能混的这么好,还是主父偃豁的出去,直接把自己当刀用. 不就是武帝想要诸侯王没理由么,没理由行啊,我创造理由好了. 这样的话收受贿赂也是无所谓,当刀嘛,偶尔自污有利于上下和谐. 但是主父偃这边搞着搞着上头犯忌讳了,所以他不死谁死. 你看 公孙弘.

  4. - 知乎. 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架空了皇权? 写回答. 明朝历史. 明朝的内阁制度究竟是加强了皇权还是架空了皇权? 还是说这个问题不能一而概之,而是要从明朝不同时期不同皇帝的不同角度来研究? 朱元璋废宰相绝对是加强了他手里的皇权,但是像万历28年不上朝我无法相信此时的… 显示全部 . 关注者. 366. 被浏览. 562,646. 130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落葉. 《霍光傳》不可不讀 撕立場一概拉黑. 3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這個問題是屬於對政治權力標籤化的簡單劃分。 首先你需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皇權和皇帝本人的權力是一回事嗎? 2、皇帝和內閣成員是在同一個利益團體中嗎? 是在不同利益集團中嗎? 3、皇權的定義,是無限的權力,還是有邊界的權力? 皇權的邊界在哪裡?

  5. 6 天前 · 階緣際會,遂據上,杖節專征,委以五州。 刁協、隗立朝不允,敦抗義致討,情希鬻拳,兵雖犯順,猶嘉乃誠,禮秩優崇,人臣無貳。 事解之後,劫掠城邑,放恣兵人,侵及宮省;背違赦信,誅戮大臣;縱凶極逆,不朝而退。

  6. 关注者. 14. 被浏览. 57,308. 3 个回答. 默认排序. 陈奕. 寿险规划师. 6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执天下我觉得可以贴上一个标签:后期宋穿典范,与之对应的前期宋穿典范,我觉得可以颁给 新宋 。 穿越文经历了这么多年,作者的水平和读者的水平都在增长,初期的开挂种田大炼钢铁造玻璃兼光收后宫的套路已经式微,原因也很简单——看穿越的基本爱好点历史,那么对历史细节总有点追求,至少觉得历史人物不是游戏里的NPC这么弱智加白痴,主角 虎躯一震 就纳头就拜。 宋朝又尤其特殊:商业氛围浓厚,科技发展快,儒家学术方面也没有固步自封,因此在各方面都处于比较活跃的时代,因此宋穿一般比穿要欢快。

  7. 2018年9月4日 · 11. 被浏览. 9,340. 4 个回答. 默认排序. 三种不同的红色. 听老婆话。 跟党走。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话,不难理解吧。 桓温要杀司马晞父子,给简文帝上表说一定斩草除根, 简文帝 亲笔写了一封诏书给桓温,说“司马晞是我兄弟,这个‘杀’字我说都不忍心说,更何况去动手去做呢”。 桓温又上一表,非要杀不可。 简文帝就又写了一封诏书,说:“如果你认为天命还在我们司马家,你就按照前一份诏书去做。 如果你觉得天命已经抛弃了我们司马家,那我就退位避贤好了,这个皇帝你桓温来当吧。 桓温看了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不双手发抖、汗流浃背? 另,简文帝第二份诏书,《 世说 》中是“便宜奉行此诏”,而《 晋书·简文帝本纪 》则写作“奉行前诏”,相较之下,《晋书》是对的,应该是“ 前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