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7日 · 張晨光 7日在文華東方酒店為大兒子辦結婚喜宴,人緣一流的他幾乎號召了半個演藝圈的大咖來吃喜酒,包括過去他合作的「花系列」、「魔女十八 ...

  2. 2023年10月6日 · 金鐘視帝張晨光7號將在文華東方設宴娶媳婦,媳婦的驚人背景也曝光。據「鏡周刊」報導,張晨光長子張鈞傑和新娘郭培利是多倫多大...

    • 從對話開始的連結
    • 原住民族群分類的難題
    • 消失的原住民? 考古和歷史的對話與協作

    詹素娟說,認識劉老師以前,她原本是一個純粹解讀史料跟文獻的歷史學者,不但沒去過研究對象的田野現場,考古學對她來說更是遙遠。但在1980末認識了考古學家劉益昌、1990年代初參與了臺灣第一個多元環境解說團體「知性之旅」後,受到很大的衝擊。在當時,這種整合臺灣歷史、地理地質、動植物等跨領域知識的解說方式還非常獨特,「讓我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得以更全方位,也成為我做為一個歷史學者,心嚮往之的研究方式。」她也感嘆,「人的歷史活動必須考慮到土地,但歷史學者往往不認識土地。」 當然,更重要的是1986年起,考古學家張光直所推動的「臺灣史田野研究調查計畫」,不但讓兩位學者有更多機會交流,也促成了臺灣史研究所的創立。 1990年代初,兩人又都參與了平埔研究工作會,各自從歷史學、考古學的角度進行原住民史研究,而對...

    回到今日的主題,劉益昌表示,原住民族的族群分類與認定一直是不好處理的議題。雖然如今慢慢確立16族的分類,但原住民的族群遠比目前的分類複雜多了,像臺南西拉雅族、大武壠族,都不在官方認定的族群分類中,何況還有許多未必見於文獻、卻是真實存在過的族群。問題是,這些原住民又去哪裡了? 詹素娟舉例,在一般認知中,宜蘭就是噶瑪蘭族,但她到宜蘭進行舊社調查時,發現「族」的統稱無法反映真實的人群單位,所謂「噶瑪蘭族」的內部其實異質性很大;像是蘇澳的猴猴人、壯圍的哆囉美遠人,以及頭城打馬煙一帶的人,在口傳記憶中,都有不同於噶瑪蘭族的自我認知。 這就引起詹素娟想要釐清的興趣,嘗試去問:到底宜蘭原住民的族群分布為何? 1990年,詹素娟跟隨張炎憲進入宜蘭,從事噶瑪蘭舊社的調查。調查的結果,不僅考訂出四十多個舊社位置...

    已故人類學家、也是兩位學者的好友李國銘,曾發表〈文獻上平埔族空白的高雄平原〉,提問「在文獻上高雄平原為什麼沒有原住民居住?」劉益昌後續的發掘中,卻發現高雄平原其實很多遺址,並在研究高雄柴山內惟(小溪貝塚)遺址時,發現與熱蘭遮城遺址出土的泰國紅色陶器類似的遺物,證明該遺址可能延續至近三百年。 之後,又在熱蘭遮城日誌與古地圖中,發現高雄壽山旁的愛河,古稱「塔加里揚河」。從考古資料判斷,塔加里揚不只是一個聚落,同時也是一條河流和一個區域或人群的名稱,坐落於澄清湖、燕巢烏鬼埔等地區。劉益昌更開玩笑地說,他已解開好友當年的疑問,等出書那天再到墳前跟他報告。 由此,兩位老師又回頭說明,「猴猴人究竟去哪裡了?」 猴猴人原先生活在立霧溪流域中游的河階地上,太魯閣族在近代東遷立霧溪流域後,對原住的猴猴人造成巨...

  3. 2022年4月29日 · 台灣美術史/考古權威張光直一句話 催生出首位台灣美術研究者. 台灣美術研究先鋒顏娟英研究本土美術近40年。 圖/顏娟英提供. 2022-04-29 16:23 聯合報 / 記者何定照. 台灣美術史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但學界直至1986年才開始以學術角度研究。 當時甫獲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進入中研院史語所的顏娟英,正是首位研究者。...

  4. 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的考古學家、中國上古史歷史學張光直先生,在〈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的草稿〉一文中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世界文明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種是中國、美洲的瑪雅文明等世界上大部份地區的文明型態,它的特點是連續型。 另外一種是從兩河流域到地中海的愛琴海文明,也就是西方式的文明,它的特點是突破型的,也稱做斷裂型的。...

  5. 2021年6月19日 · 張晨光 曾是台灣電視劇一線小生,2006年轉到中國發展,陸續演出「那年花開月正圓」、「流金歲月」等作品都大受喜愛,他6月18日在大陸直播帶貨賣酒,卻遭到酸民稱他「晚節不保」,他一度情緒激動紅了眼眶,隨即讓他登上熱搜第一名、抖音第二名,抖音的粉絲甚至立即破了2百萬粉絲。...

  6. 直到2001年夏季,張光直夫人李卉提到將再版張光直的《蕃薯人的故事》,並希望將這兩篇〈小人物的速寫〉載入附錄,徵求我的同意。 當我再讀這兩篇小說時,完全悟解他為甚麼要用筆名發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