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日 · 業務人員若不能熟悉並善用新型態的工具及溝通平台或方式,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保險公司及業務人員都應抱持開放心態,開拓新的業務推展模式。 根據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統計,二 一八年至十一月底的總保費收入已達3兆1,585億元,較二 一七年同期3兆595億元增加3.2%。

  2. 2020年5月1日 · 在SV宏星集團為鼓勵夥伴追逐最高榮譽,謝國煇與梁樺一直踐行著以下2原則:. 1.嚴格要求,將追逐榮譽視為檢驗標準. 世上所有的榮譽桂冠,都用荊棘編織而成。. 誠然,在行業許多人看來,謝國煇與梁樺能夠持續達成國際龍獎IDA已是優秀的表現,但他們 ...

  3.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4. 2019年1月1日 ·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精算統計碩士、美國精算學會會員. 經歷:蘇黎世國際人壽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商康健人壽財務. 回歸壽險本質,以保障型商品銷售為核心,長久耕耘,提供客戶周全保障,打造美好的退休樂齡生活。 若從數字端保費收入來看,宏泰人壽總經理湯維華認為,二 一八年臺灣保險業的表現還不錯,但從真實價值與意涵來看,類定存商品銷售還是過多,保障型商品的推廣與銷售仍不足。 保障型商品推廣不足,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保險局不斷倡導保險公司與民眾應重視保險保障,湯維華進一步表示,雖然主管機關過往對類定存商品有祭出階段性的限制,也有鼓勵保障型商品的銷售,但追求保費收入,又要兼顧品質,對於保險公司的經營面來說並不容易。

  5. 2024年1月1日 · 2023年臺灣保險市場是較為艱辛的1年,不過仍能在困難中看見生機。 三商邦人壽總經理陳宏昇認為,加強保險科技的應用與發展、做好即將接軌新制的準備與規劃、培養專才,是保險公司的經營要點。 回顧2023年臺灣保險市場狀況,三商邦人壽總經理陳宏昇表示,歷經美國聯準會(Fed)多次升息,使得臺灣壽險業遭遇資產評價大幅縮水、保單收入銳減、獲利空間受限等利空,並大幅拖累淨值。 而除了淨值問題,在升息情況下,亦引發保戶保單解約潮,因此對於壽險業而言,2023年是較為艱辛的1年。 不過即使如此,仍能在困難中看見生機。 2023年也是擺脫新冠疫情、全球邁入後疫情環境的1年,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讓數位化進程的速度加快。

  6. 2021年7月1日 · 1242. 不光是保險業,如今各行各業都正在改變,逐步走向網路化與數位化。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保險業務人員唯有讓自身能力變得更加多元,時刻更新並吸收各方資訊,才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不同面向的客戶,讓市場變得更寬廣,而這更是一種自我突破的方式。 三商邦人壽優質通訊處樂嘉耕經理表示,以一般人的學經歷來說,大抵都是完成大學或是研究所學業後進入社會,要是沒有踏入新的職場領域或是培養興趣,大多數業務新人會遇到的問題是:發現自己認識的幾乎都只是相近同溫層的人,市場相當限縮,即便想在保險業永續發展,但客源及社會經驗卻不足以支撐下去。 參加社團能拓展市場也能學習不同的人際互動.

  7. 2021年2月1日 · 仔細想想,上面所提到的每位講師都恰好驗證了我在上一期專欄提到的「在乎」。. 他們對事情的態度、對角色的承擔、對託付的達成、對人們的感受,「樣樣都在乎」,也因此他們比別人更快邁向成功。. 日前有一位我前服務公司的業務主管跟我說,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