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達利奧指出,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為53歲,平均死亡年齡是84歲。 平均而言,他們有31年沒有收入。 而中國以前的一孩政策,意味著一個人要獨力照顧年邁的父母。 他認為,中國的養老服務需要改善,退休年齡有待提高。 中國應該明確計劃好如何處理與貧富差距和價值觀相關的衝突。 當債務規模變得過大而無力償還、出現巨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導致循環的逆轉。 鱷王的處世哲學. 74歲的「鱷王」早年已辭去橋水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的職務,而他繼續以導師的身份留在公司。 鑑於他在自己創立的公司任職了50年之長,這裡回顧一下他在漫長職業生涯中採納的四條建議,也是他在暢銷書《原則》中分享的内容。 1. 減少欺騙自己的可能性. 鱷王寫道,要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擅長做決定,而這又需要擁有激進開放的思想。

  2. 2023年10月26日 · 達里奧2019年在Facebook發帖形容這種超越自己和他人處境並客觀地看待的能力為更高層次的思維」。 「更高層次的思維使你能夠研究和影響人生中發揮作用的因果關係,並利用它們來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心理學專家:社交生活太有機心並非好事. 但對別人過於猜忌也非好事。 CNBC引用美國民調機構兼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發表的 一份報告 顯示,6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他們對彼此的信任正在減少。 約半數受訪者(49%)表示,他們缺乏人際信任,是由於認為別人不像以前般可靠。 領導力和正向心理學研究員Diane Dreher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撰文指出,沉迷於他人是否值得信賴,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助長孤獨、焦慮和憂鬱等情緒。

  3. 2023年3月25日 ·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鱷王之稱的雷·達利奧Ray Dalio),曾分別向年輕人和中年人給出人生建議在市場動盪的當下絕對適用。 年輕人要逆直覺而行. 達利奧認爲,20至30嵗的年輕人開始走向獨立、尋求事業成功,進入人生的嶄新階段,要把工作與熱情結合,同時應重視儲蓄,他給出了三條理財建議。 思考自己的儲蓄、有多少錢用於儲蓄. 思考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想想自己每個月花多少錢、有多少錢的儲蓄,這樣能維持多少個月的生活。 重視儲蓄、認真計算,因為儲蓄就是自由和安全,想想那是什麼。 思考如何儲蓄、分散投資. 要認真思考應把存款放在何處。 現金儲蓄風險最小,但在一段時期內可能是最糟糕的投資。 因爲通貨膨脹會令你為收入交稅,所以要將存款轉移到其他資產中。

  4. 2023年9月14日 · 人稱「鱷王」的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一向討厭現金,曾多次表明現金是垃圾,但近期卻一直與過去的自己唱反調,最新他再度稱「不想擁有債券了,現在更喜歡現金」。 據彭博引述達里奧指,他表示他不想擁有債券,更喜歡現金,並強調當全球央行試圖採取行動時,投資者在管理通貨膨脹上面臨困難。 「我不想擁有債務,」他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0屆Milken Institute亞洲峰會上說︰「暫時地,我認為現金很好。 當被問及如何償還世界巨額債務時,他說當債務佔經濟的很大一部分時,情況往往會複合併加速,因為利息支付也會增長。 他強調,「我們正處於加速的轉折點」。 當龐大的赤字導致美國要向全球投資者出售大量債券,現在很難把利率保持在吸引的水平,即債權人可以持有的同時,又不會太損害發行人。 達里奧說道。

  5. 2021年6月24日 · 科斯托蘭尼最知名的理論是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提到的「雞蛋理論」,此理論與巴菲特名句「別人恐懼我貪婪」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認為股市不論升跌都是由3個階段組成,分別是修正階段、調整階段及過熱階段。 這3個階段會不斷循環,交易的成功關鍵就是逆向操作。 在股市處於過熱階段,投資者情緒仍亢奮時,應該離場或沽空。 在股市存於調整階段時,保持耐性,待到了跌市末段及下一個升市之初大手入市。 【索羅斯「反其道」投資哲學 大鱷偏向虎山行: 按此 】 雞蛋理論的運作 . 點擊圖片放大. +4. 怎樣去判斷股市處於甚麼階段呢?

  6. 2023年8月24日 · 來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教授Bala Vissa和副教授Winnie Jiang最新發表一項研究,發現實現財務自由後的生活並不像人們想像的幸福,反而會面對不同挑戰。 這項研究通過採訪已實現財務獨立的成功企業家,發現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了矛盾的情緒,儘管他們感受到快樂和自由的感覺,但他們亦面臨著空虛和焦慮的感覺。 例如當被問到「你在做甚麼? 」的時候。 其實,跟刻板印象相反,提早退休後的生活並不只有「躺平」,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往往會繼續工作,選擇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和項目,從中尋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團隊採訪了3位成功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的人,他們都表示,積累數百萬美元並不是實現財務獨立的先決條件;相反,生活方式的選擇讓他們能夠定義自己的自由之路。 1.

  7. 2019年2月21日 · 你又有否計劃過幾時退休?. 有足夠的退休金維持退休生活嗎?. 到底幾錢先夠退休?. 不妨試用「4%法則」(Four Percent Rule)自己動手計。. 「4%法則」由麻省理工大學(MIT)學者William Bengen提出,以下例子教你點計到底要幾錢先夠退休。. 何謂「4%法則」?. Willi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