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2日 · 運動 Sports 跑步 Running.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4 | 非特邀選手奪總冠軍,446名「萬金選手」誕生. Published by Fitz運動資訊 on 2024-01-22. 萬金先生大合照. 今年渣打香港馬拉松賽事吸引了大約74,000名人士報名參賽,全馬、半馬和10公里分別在尖沙咀彌敦道和天后東區走廊起步。 比賽清晨雖然氣溫驟降,但體感舒適,反而有利選手發揮。 比賽焦點全程馬拉松挑戰組別,由五名來自非洲的特邀選手於中段開始順利帶出,大家互有領先。 及後非特邀選手、來自肯雅的 Seroi Anderson Saitoti 加入戰團,他並同在龍和道開始快放,拋離對手,最後以2:12:51擊敗一眾特邀選手奪得總冠軍。

  2. 2024年3月16日 · 首先中底物料調整得更結實有助提昇穩定性,其次 GEL-NIMBUS 26 的中底側牆也包得比上一代更高,這設定也有助加強穩定度,讓 GEL-NIMBUS 26能 夠兼顧長距離訓練。 在幾次試跑中,即使我有輕微低足弓,但感覺穿上 GEL-NIMBUS 26 進行15公里或以下的訓練也可應付。 不過必須強調,GEL-NIMBUS 26 比較適合一般足形、內旋不足、高足弓跑者。 即使穩定度不俗,但我不會特別推薦給過度內旋或扁平足跑者,這類型的跑者應該選擇足弓支撐重視的穩定支撐型跑鞋。 鞋面包覆.

  3. 行山路線 Home 所有文章 Posts 行山路線

    • 第7段 城門水塘至元墩下
    • 第8段 元墩下至鶴藪水塘
    • 交通資訊

    第7段由 CP6 至 CP7,穿越城門水塘。路線清晰,路況相對容易,只是鉛礦坳一段上斜,考驗參加者耐力與耐性。 1. 路線: 城門水塘 (CP6) > 城門水塘緩跑徑 (環塘路線) > 鉛礦坳 > 元墩下 (CP7) 2. 距離: 10.2公里 3. 最高點: 鉛礦坳 (約400米) 4. 升降: 約-100米 5. 座標 5.1. 城門水塘 (CP6): KK 079 775 5.2. 元墩下 (CP7): KK 079 830 6. CP7 (元墩下) 檢查站關閉時間 6.1. 精英組: 10月14日 凌晨4時30分 6.2. 其他組別: 10月14日 早上6時 6.3. 夜征: 10月14日 早上5時30分 7. 操練需知 7.1. 路徑清晰,只要留意衛徑路標就難以迷路 7.2. 補給...

    這段極有衛奕信徑特色,初段要穿越幾個大埔村落 (由碗窰至大埔頭)。之後進入九龍坑山範圍,然後抵達鶴藪。要留意是初段的村落,道路複雜,小心迷路。 1. 路線: 元墩下 (CP7) > 上下碗窰 > 鉛礦坳 > 過林村河 > 大埔頭 > 九龍坑山 > 鶴藪水塘 (CP8) 2. 注意: 這一段路線較複雜,除了參考下面 Google map 截圖,亦鼓勵大家參考雷利大會製作的參加者提示。(下載pdf檔) 3. 距離: 12.2公里 4. 最高點: 九龍坑山 (約425米) 5. 升降: +/- 0 6. 座標 6.1. 元墩下 (CP7): KK 079 830 6.2. 鶴藪水塘 (CP8): KK 099 901 7. CP8 (鶴藪水塘) 檢查站關閉時間 7.1. 精英組: 10月14日 早...

    CP6 (城門水塘主壩): 兆和街 (近眾安街) 乘搭82號小巴,於城門水塘總站下車,沿城門道步行約15分鐘便到達堤壩旁的檢查站6號。或乘搭94S號小巴 (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由如心廣場開出,經荃灣港鐵站上城門水塘
    CP7 (元墩下): 可於大埔墟鐵路站A出口的小巴總站乘坐23K號小巴,至新屋家終點站下車,再沿衛奕信徑第七段步行約10分鐘至檢查站7號 (避雨亭)
    CP 8 (鶴藪水塘): 可於粉嶺鐵路站C出口小巴總站乘搭52B號小巴,至鶴藪圍下車,沿鶴藪道步行約20分鐘至檢查站8號 (鶴藪水塘)
  4. 2024年2月6日 · 「Joseph你的山和路是怎樣開始?」 「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山賽是100K的毅行,第一個路跑是42.1K的渣馬。 」真係冇有識死。 「我第一個毅行走左31小時,想加快速度,開始練習跑步,試下報渣馬,因為那時10K、半馬、全馬的報名費都係劃一價$270,我覺得除開每K都係6個4,而10K係$27,梗係全馬抵太多。 但結果抽晒筋,因為跑得慢,CP嘅gel同能量飲品都冇晒。 」大媽心態令神中伏。 「你幾時開始踏入運動世界? 「我係台灣讀大學時,主要是跑步,但唔太認真。 其實我自細打開功夫,小學時玩跆拳,一直去到大學前,我係黑帶二段。 」果然係骨格精奇。 「Cherry你呢?

  5. 2023年9月11日 · 《旅行家》由陳溢晃先生自資出版,創辦於1981年,每年一期,於戶外用品店免費派發,至2023年已出版了33期。 刊物內容以遠足旅行為主,還涉獵歷史、掌故和攝影等。 《旅行家》雖並非密集式出版,但在當年資訊不發達年代,陳先生對本港郊野的介紹,對歷史掌故的考證,推動了本地的行山文化。 此外,陳溢晃先生亦是「正剛旅行隊」的領隊。 「正剛」創立於1972年,在沒有YouTube行山短片,沒有Facebook行山group,沒有Google地圖的年代,旅行隊的角色相當重要。 當年旅行隊的活動,會透過報章及戶外用品店發佈。 行山隊的活動,是一般市民踏足郊野旅行的好機會。 當年「正剛旅行隊」等民間旅行團,每個周末都有行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