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5日 · AMELIA的 雛型,是 Kenneth的大學師兄,從事IT工作的Percival自行開發的私人選股系統。 Percival在系統的協助下,於2005年開始以9,000元的本金投資,以10多年時間,便以40歲之齡與妻子在英國享受「退休」生活。 而在Kenneth使用系統前,只不過是個投資新手,曾在同事的推介下買入數隻藍籌股,卻因經驗不足,見股價下跌時便恐慌,最後選擇蝕錢沽出。 後來因籌備結婚開支,便主動向Percival請教投資心得。 透過遠在英國的Percival越洋指導,Kenneth學習系統的應用,5年內成功將100萬元的本金翻倍,更避開了2015年的股災。 「系統早於當6月尾便發出『大市向下』的警報,因此我已做好防守,完美地了清倉。 網上直播建口碑 計劃進駐科學園.

  2. 2021年3月4日 · 頻道於去年5月成立,內容由講解何謂股票、甚麼是股票市場等簡單概念,到分享個人理財心得、個人投資組合、分析美股等,配合市況而且亦多元化。 至於為何要開設頻道?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3. 2018年11月2日 · 窮一生的理財觀念是來自他兒時的成長背景。 他分享母親的消費習慣十分差劣,買東西不看價錢,導致每月的積蓄十分有限,而且經常使用信用卡消費。 他坦言自己的成長環境是「非常貧窮」,現時財政儲備較為寬裕時,讓他有更多時間「不是去想如何賺錢或維持生活,而是去嘗試這世界上更有趣的事情」。 1. 考慮以月供股票代替儲蓄. 剛踏入職場時,窮一生強迫自己每個月買入一手股票,以當時一手股票價值1萬多元計算,佔了他的月薪7至8成。 他明白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儲蓄習慣,建議讀者可以「月供股票」的形式,幫助建立穩定的儲蓄習慣。 直至現時,他表示:「以股息代為支付家用,平均每月會支付5至6千元家用,完全靠股息」。 2. 以「窮」換取自由的理想.

  4. 2019年9月25日 · 投委會於2019年6月以面談形式訪問了1,013位年齡介乎18至69歲、並曾於過去12個月投資於金融市場的零售投資者。 調查發現,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曾投資股票(83%),其次是外滙(43%)和基金(23%)。 大多數受訪投資者的目標是長期資本增值(71%),但亦有近半會尋求短綫交易以快速地獲取回報(49%),當中以18至29歲的年輕投資者(70%)視這種投資目標尤其普遍。 股票回報低於預期. 在股票選擇方面,大部分股票投資者選擇投資香港主板(95%)和藍籌或大型股票(70%),30%曾投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24%有投資中國內地市場。 投資者對股票投資有頗高期望,平均預期回報達到每年18%,但按受訪者的估計,去年回報只達9%,僅達到預期的一半。

  5.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曾有一名70多歲的吳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吳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權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吳伯趕出家門,令吳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吳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6. 2018年10月9日 · 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 就以影響力指數及粉絲總數等為KOL打分,近日在娛樂新聞頻曝光的單文柔也擠身本港五大KOL。 以本港十大KOL計,你又識得幾多個?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7. 2023年4月28日 · 新加坡一位銷售經理Emma Chiu向半島電視台表示,最近自己去購物時,發現東西要麼比以前貴得多,要麼就賣光了,她認為這與外國富豪湧入有關。 學校老師Sean Feng說,食品價格急劇上漲使他和家人難以維持生計。 新加坡90%以上食品依賴進口,因此容易受到外部逆風的影響。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當地1月和2月的食品通脹率超過8%,明顯高於整體通脹率。 新加坡2月份的核心通脹率為5.5%,在東南亞地區名列前茅,是香港、日本和台灣等亞洲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兩倍多。 去年12月,經濟學人智庫將新加坡列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與紐約并列榜首。 「現在很多日用品都貴了很多,」Feng表示,「我知道過去幾年各地通脹都很糟,但當這麼多有錢人來此定居時,對我們來說肯定會更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