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明報專訊】黃百鳴前日78歲正日生日,獲女兒安排在九龍灣舉行電影《開心鬼》40周年放映活動,邀來400名好友到場看他首次當男主角的作品慶祝,嘉賓包括曾參演《開心鬼》系列的傅明憲、李麗珍及潔瑩。 黃百鳴表示跟潔瑩經常見面,但很少見李麗珍,他說:「好開心導演和編劇都到場,還有麥秋老師,當年拿了他比賽冠軍的劇本做藍本,馬偉豪當編劇。 」他表示生日願望是身體健康及公司拍多些好戲。 可希望電影市道快點好轉? 他說:「應該會好㗎,我哋齊齊努力,去做好佢! 傅明憲憶當年14歲獲導演高志森發掘入行參演《開心鬼放暑假》,並分享入行趣事,「記得第一日開工,屋企人唔放心,叫工人姐姐跟我開工。

  2. 2021年6月30日 · [2021.06.30] 發表 推文. 浸大音樂文學士三年級生林蘊琪和社會工作學士四年級生袁嘉鎂都捱過病患的日子日後希望幫助其他人。 兩人均獲司徒華好學生獎。 (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亞氏保加症對患者社交及情緒影響深遠,林蘊琪 (Teresa)受該病及思覺失調影響,從小被同學排擠。 不過自6歲起學鋼琴的她,在音樂陪伴及教師鼓勵下,最終走出陰霾,入讀浸大音樂系。 現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希望日後在主流學校做音樂教師,以自身經歷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患病並非一個人的全部,「堅持下去仍可以有自己的人生」。

  3. 2024年5月21日 ·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4. 2020年10月22日 · 【明報專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係香港首個無宗教背景嘅華人永遠墳場,卜葬唔少歷史名門望族。 長春社計劃喺墳場舉辦免費導賞「落地生根」探知行,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走訪墳場內唔同名人嘅墓地,包括已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等,介紹佢哋嘅生平故事,希望藉此畀市民了解華人喺香港「落地生根」嘅故事。 導賞團會造訪22個墳墓,導賞團搵嚟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做專家顧問,設計呢個具歷史價值之旅。 Emily噚日率先遊覽咗幾個墓地,由於墓地唔係集中於一處,而係散佈山上同山腳,都幾考腳骨力。 主辦者話原本預計每團約30人,但由於疫情關係暫未有推出日期,有興趣市民就要等等喇。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5. 2020年12月15日 ·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 周禮規定,父母死後,子女須守喪三年,其間起居生活有嚴格限制,如不得為官,不得娛樂飲酒吃肉,穿粗衣麻布,不得婚嫁、生子,獨自搬到草棚住,睡在草蓆上……等等。 宰我問三年之喪. 學生宰我問孔子,父母之喪守三年太長,一年可以吧? 孔子反問:父母死後不到三年,就大魚大肉,穿得花枝招展,安樂嗎? 宰我答道:安樂。 孔子接着提出了儒家最重要的仁與禮關係的觀念: 子女出生後,父母衣不解帶、偎乾就濕地照顧,至少三年,子女才能完全離開父母懷抱。

  6. 2022年1月9日 · 《0.1無罪真相》特備劇講述佐田篤弘 (香川照之飾)接任斑目律師行新任社長,獲邀擔任電動車集團法律顧問,承諾讓會長若月昭三 (石橋蓮司飾)的孫女河野穗乃果 (杉咲花飾)到律師行工作。 後者剛考獲律師執照,祖父希望她成為有「錢」途的民事律師。 她接下的首宗案件是男子大島浩二 (兒嶋一哉飾)涉嫌盜竊女性內衣,大島否認指控,河野穗乃果卻勸對方認罪,大島決定更換律師,改為委託深山大翔 (松本潤飾)辯護,後者前往氣仙沼找證據,不忿被搶去工作的河野全程跟着深山。 河野目睹深山如何替大島脫罪,大為佩服,到斑目律師行工作,並立志成為深山的徒弟。 被視為下屆市長候選人的岡部康行受賄被捕,他否認犯案,被指行賄的商人卻已認罪。

  7. 2018年7月19日 · 我們便唱『媽你有隻燒mean秧』」,指歌曲也甩了音。 她解釋當時並無兒歌教材主要把外國曲譜填上粵語歌詞直至啟思教育機構創辦人陸趙鈞鴻在當年感兒歌教材不足把外國歌曲改編成中文歌才有本地製作的粵語兒歌。 男幼師271人 佔2%. 教室內除了歌聲和孩子喧鬧聲,還有幼園教師的聲音,以往只有極少數男幼園教師,大多只有女性聲線。 教大出版的書提及,2016年男幼師只佔整體人數不足2%,全港只有271名,男女教師比例為1:59。 書中引述教大首名幼兒教育學位男畢業生、保良局呂陳慧貞幼稚園校長曾志雄的經歷。 他憶述實習期間遇上不少困難,不單與女同事較難有共通話題,成年男性洗手間亦欠缺,只能去傷健洗手間,但他說,男性體力和身高佔優,與小朋友玩體力遊戲時雙方更投入,同時可起到平衡性別的作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