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日 · 1.科技對財務顧問造成的影響 ──Barry在1981年開始銷售保單時,客戶繳交保費僅有現金或支票2種方式,而現在的繳費方式卻相當多元,僅從繳費方式就能發現,科技帶來顯而易見的改變。 2.市場上對專業財務規劃的需求大於供給 ──客戶對於尋求財務顧問的專業幫助及對財務顧問的需求,成長幅度大於財務顧問的供給量能,意指財務顧問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僅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同時更加要求專業。 3.財務顧問師愈趨專業 ──成為財務顧問的學歷(教育程度)要求愈來愈高,同時也要求具備多張專業證照。 由此可知,無論環境變遷、科技進步或是來自於客戶的需求,都促使著身處第一線服務客戶的財務顧問或保險業務員皆必須擁有更多技能、更趨於專業,而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下,接下來應著眼於4個領域,並在每個關鍵領域都做好準備:

  2. 2023年11月1日 · 根據Kantar度洞察&LifePoints發布的《2022年臺灣消費者智慧穿戴裝置調查報告》,有近7成的民眾表示使用穿戴裝置最主要的動機,是為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與運動情形,這也顯示民眾的健康意識正在提升。 而穿戴裝置的普及與快速發展,也將提升民眾自身的健康意識。 而穿戴裝置的普及也帶動外溢保單的發展。 以2022年國泰人壽推出結合大健康生態圈「FitBack健康吧」外溢保單為例,保戶完成健康任務除了可以獲得外溢保單回饋外,還能再賺取獎勵及合作商家優惠,透過健康產業的串聯,融入保戶的生活圈,鼓勵並引導保戶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而隨著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科技的進步,未來可能經由穿戴裝置的健康數據,進一步分析實際年齡與健康年齡的差異,並反映在保險商品的設計上。

  3. 2018年5月1日 · 我想要提醒的是,金融業是一個永續經營的行業,持續地與人互動是永續經營的基礎;透過人的關係去延伸出所有的服務可能性,所有一切都是建構在與人的關係上。 但是現在的矛盾點是,我們不斷地去透過科技去剝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達到眼前的效果,但卻沒有一個重建機制。 因此如何在網路世界裡,重建像以前一樣與客戶之間互動關係,可能成為下一階段保險經營者重要的挑戰。

  4. 2020年2月1日 · 龔建平:因介紹保險大愛而成功,因追求國際榮譽而成長. 余國銘:績效飛躍成長,追求IDA是事業上突破的轉捩點. 陳思言:榮譽獎項是一種持續優秀的證明. 余筱慧:持續追逐獎項,讓自己習慣成功. 茆麗蓉:唯有看到更遠大的世界,才能不以狹小的井口自滿. 戴 ...

  5. 2024年4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4 月 1 日. 229. 0. 從業久了,難免會遇到瓶頸,或者身陷舒適圈中,差別只在於是否能夠輕易跨越。 如果陷於其中的時間長了,有些業務員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就此停滯不前。 而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GREAT IDEALS GROUP營業組經理巫晉蒶,雖然在舒適圈中待了10年之久,但是基於對客戶的責任、對保險的認同,以及對主管的支持,她一直堅持著沒有離開行業;而在2010年開始帶領團隊之後,她終於借力全新思維,突破了10年未曾動搖的堅固瓶頸。 巫晉蒶回憶,1998年時,她追隨先生陳禮祥資深集團經理的腳步進入了保險業,除了想要成為先生的助力以外,也想借助銷售建立自信心。

  6. 2021年7月1日 · 2021 年 7 月 1 日. 778. 0. 隨著新冠疫情在臺灣進入社區傳染階段, 雙北5月15日宣布三級警戒, 全臺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模式, 許多團隊的展業節奏被打亂,不少業務人員進入業績低潮期。 但臺灣並不孤獨, 大陸業務人員在去年亦經歷封鎖, 馬來西亞至今已被行管令管制1年半, 不可否認有一些業務人員因此被市場與環境淘汰。 但在黑暗中,也有不少火焰逆勢燃燒,努力找到新的舞臺。 本期每月特輯從大陸、臺灣、馬來西亞3地連線, 帶您一覽各地優秀業務人員坐困愁城時, 轉換思維,展現自己對客戶的價值, 依靠線上的力量突圍,業績不減反增。 他們的經驗可以教會我們什麼? 希望此次疫情對你而言也是一場轉機!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陳嘉虎:新雲端商機,掌握方法者就是21世紀贏家.

  7. 2023年9月1日 · 絲.必曉普定義的「長勝心態」,指的是針對一件事「長期的勝利」,而不會為了短期的失敗或完成成就後就迷失方向。 她認為,長勝思維更著重於發覺自己行為背後的價值觀,以持續學習的態度自我精進,並與他人建立連結,賦予權力、給予信任,最後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大的成就。 而這個想法,則與經營保險團隊中的「以終為始」、「共榮、共進、共好」不謀而合。 此外,她更為人們提出2個問題:「什麼事讓你早上起得了床? 」、「你想發揮什麼影響力? 」。 她認為,想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以及找自己重視的事項並將其連結到更外在的使命感,是激勵人們行動的關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